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深入整治民生領域的“微腐敗”、放縱包庇黑惡勢力的“保護傘”、妨礙惠民政策落實的“絆腳石”。民生領域侵害群眾利益的“微腐敗”,損害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群眾獲得感,揮霍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必須零容忍、嚴查處、不姑息。
民生領域的“微腐敗”在基層時有發生,比如今天通報的4起典型問題,包括違規收費、違規為他人辦理低保、不作為、吃拿卡要等;比如今天剖析的冠縣北館陶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王某某,隱瞞父母信息,致使其父親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違規領取農村低保金。低保金、惠農款、扶貧款等對于“蠅貪”來說,可能只是“腐敗賬”上的一個數字,而對一位困難群眾來說,則往往意味著生計。這些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侵害的是群眾的直接利益,最為民眾所痛恨。
“微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極少數干部紀律規矩意識淡薄,覺得貪的都是小錢,破的都是小節,好像沒有什么大不了的,甚至是明知故犯。殊不知,這些細微的權力尋租,損了民利,傷了民心,已經違背了黨紀,甚至觸碰了國法。紀律規矩意識的不斷喪失,必然導致底線的淪喪,直至陷入腐敗的深淵。“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亂用。”基層干部要從思想上肅清誤區,切勿心存僥幸,必須加強黨性修養、宗旨意識和黨紀法規觀念的教育,不斷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微腐敗”決不能“微處理”,有問題就要點,有錯誤就要糾,有違規就要懲。對腐敗案件,無論涉及到誰、無論職務高低,都要一查到底,絕不姑息,絕不手軟。整治民生領域“微腐敗”,必須抓住“牛鼻子”,從突出問題切入,摸清群眾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堵點,“對癥下藥”。從聊城的實際來看,就是要突出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生態環保、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緊盯鄉村振興項目建設、資金撥付使用以及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等重點,嚴查惠民政策落實中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嚴查民生工程領域的造假現象,嚴查基層干部截留挪用、辦事不公開不公平等行為。
群眾期盼處,就是正風肅紀反腐發力點。以“零容忍”態度,持續深化民生領域專項整治,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人民群眾就會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