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周邊 > 聊城 > 正文

扶貧大棚里話黨恩

來源:聊城日報編輯:胡浩亮發布時間:2020-03-24 18:04:21

  3月18日,午后的斜陽照入冠縣斜店鄉西野莊村的扶貧大棚里,走進其中的一個大棚,只見里面綠油油的黃瓜秧有一人高,翠綠的黃瓜頂花帶刺,滿眼的綠色一掃午后的疲倦,讓人精神振奮。

  鄭金龍夫婦正在給瓜秧打杈,今年50歲的他,從20歲時就種黃瓜。

  “種了20年黃瓜,有什么感受?”在聊了一會種植技術后,記者問起了“題外話”。

  “感受是,每一次群眾致富,都多虧黨的好政策,都多虧干部帶頭。”他眼睛有神、回答給力。

  在他的講述中,記者了解到,西野莊村的黃瓜種植是前社莊村帶動的,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全國,前社莊村黨支部書記許明顯帶領村干部到北京四季青公社學習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該村的黃瓜種植經過慢慢發展,成為造福一方的產業。

  鄭金龍承包的大棚是斜店鄉利用扶貧資金建起來的,一共8個大棚,每個棚占地0.133公頃,每年承包費9.6萬元,全部返還貧困戶。這些大棚被稱為暖棚,一系列保暖技術是以前的大棚不具備的,保暖技術提高了,大棚的利用時間更長、效益更高,也便于管理。

  “為什么以前沒建這樣的大棚?”記者再問。

  “暖棚好是好,就是投入的成本大,靠我們自己建很難,現在鄉里給建設好后,我們承包,就沒那么大負擔了,所以我說,國家好,政策好,百姓才好。”鄭金龍說。

  斜店鄉黨委書記曹鑫告訴記者,黃瓜產業是斜店鄉的主導產業,這個鄉的黃瓜種植已有40多年歷史,這里有全國最大的黃瓜市場。在討論扶貧資金如何使用時,鄉黨委形成一致意見,那就是好鋼用到刀刃上,要讓扶貧資金起到催化劑作用,促進產業升級。

  曹鑫列出一個公式:扶貧資金“活水”+產業土壤=多重效益。現在,貧困戶受益、承包人受益、產業提升的效果正在顯現。

  “沒想到你不光對黃瓜種植有研究,對國家大政方針也有研究。”記者說。

  “國家政策都是為了群眾,咱老百姓都是國家政策的受益者,國家富強了,老百姓也就富了。你看,幾十年前,誰能想到種田還能有補助。以后國家發展得更好了,咱老百姓的日子也會更好。”鄭金龍的臉上笑出了褶子。

  走出大棚,春風拂面。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亚洲性线免费观看视频成熟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精品z |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三级欧美一级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日本另类 | 天天看天天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