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辦公室發布了《聊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提出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全程分類處置體系,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2020年,實現市城區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東昌府區、市屬開發區為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區,各選定城區20%以上的住宅小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其他縣市區各選定中心城區50%的公共機構開展生活垃圾分類。
《方案》指出,城市生活垃圾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專業垃圾、其他垃圾進行分類。單位辦公和生產經營場所,應當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進行分類,集中供餐的單位應增加餐廚垃圾分類,提高資源化利用水平。住宅小區應當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進行分類,鼓勵有條件的實施廚余垃圾分類。市政道路、園林景區、交通樞紐、文化體育、商業娛樂等公共場所,應當按照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進行分類。同時,因地制宜對大件垃圾(主要指舊家具等)、園林綠化垃圾等實施源頭分流減量。嚴禁將建筑垃圾、工業垃圾、醫療垃圾等非生活垃圾混入生活垃圾收運體系。
我市將加快構建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實施分類投放,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人制度,居委會、村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單位法人、公共場所產權(管理)人為住宅小區、單位、公共場所等各主體的管理人,負責組織、引導居民和社會單位按照分類指引,將垃圾分類并投放到相應收集容器。實施分類收集,嚴格落實“不分類、不收運”原則,對未按規定投放的單位、小區和個人,依法進行強制約束。實施分類運輸,嚴禁“先分后混”,確保全程分類。實施分類處理,逐步健全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