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買了羊,他就像得了寶貝似的,誰也不讓動,飲羊也得燒熱水,不讓羊喝涼水,金貴著呢。”3月20日上午,鎮幫扶責任人和村里的扶貧專干剛進門,高唐縣姜店鎮東街村張蘭榮的老伴就向他們“抱怨”起來。“這是咱家的財神,不伺候好可不行……”張蘭榮的回答讓在場的人都笑了起來。
張蘭榮是姜店鎮東街村的貧困戶,今年70歲,有一個14歲的孫女,老少3口就靠幾畝薄田維持生活。天有不測風云。張蘭榮患上了小腦萎縮,需要長期吃藥,嚴重時還要住院,老伴因血壓高,也需要長期吃藥,一家人日子過得捉襟見肘,格外困難。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張蘭榮因家庭收入在貧困線以下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鎮、村干部積極靠上幫扶,想方設法尋找增收門路,幫他脫貧??吹嚼蟽煽诓荒芨芍鼗?,村黨支部書記殷之強首先流轉了張蘭榮的大部分土地??紤]到養羊比較省事,放羊、拔草這樣的活兒老兩口兒都能干,加上本村有集貿市場,買賣方便,殷之強提議張蘭榮養幾只羊,通過庭院養殖增加收入。2018年,張蘭榮收到6000余元的扶貧項目分紅,當年8月,他用這筆錢購買了四只波爾山羊。“喂了不到8個月,就添了3只小羊崽,賣了1000多元。”張蘭榮邊給羊添草,邊笑容滿面地介紹他的“扶貧羊”,“有了它們,俺每年能多收入兩千多元錢,解決了俺家的大問題了。”他還告訴記者,現在母羊又生了3只小羊羔,今年5月份就能出售,預計能賣2000多元。
自2018年以來,姜店鎮積極調整扶貧思路,在給貧困戶“輸血”的同時,教給他們“造血”的方法,激發脫貧內生動力。該鎮采取“一人一策”的辦法,有務工能力的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崗位,沒有務工能力的,幫其通過種植、養殖等方式實現增收,讓扶貧資金變成“搖錢樹”“下蛋雞”,保障貧困戶脫貧后仍有穩定收入、不返貧,真正讓貧困群眾拔貧根、奔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