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宗國(左二)與劉集村“兩委”干部商定農村“三資”清理方案。姚寨鎮組織全體科級干部、片區書記開展胡同硬化“每日一評。”□文/圖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興國通訊員李玉剛
九月伊始,秋意漸濃,盡管還不是大地豐收的時節,但東阿縣姚寨鎮的黨員干部群眾卻接連收獲“豐收”:一個月時間,農村胡同硬化率實現從0.82%到100%的逆襲;三個多月時間,全鎮“三資”清理工作化解問題4160條,在全縣第一個實現問題“清零”,化解問題總量、問題化解率兩項排名均列全縣第一;全縣胡同硬化現場會、全縣脫貧攻堅規范提升現場會等會議接連在姚寨鎮召開……
一個習慣于“慢牽牛”節奏的農業鎮,何以在東阿縣各項重點工作評比排名中接連摘取桂冠?亮眼的成績單背后究竟有哪些成功的秘訣?該鎮黨委書記許宗國一語中的:“不當‘慢牽牛’,爭做‘奔騰馬’,轉變工作作風,激發干部的內生動力是關鍵!”
作表率,樹標桿,在“領”字上用“真功”
姚寨鎮是一個下轄58個行政村,有3.5萬人,鎮域面積80.1平方公里的農業鎮。
今年4月21日,許宗國調任姚寨鎮黨委書記后的第一站,不是機關大院,而是王井村:他獨自開私家車到王井村等邊遠村莊現場調研,查看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情況,了解基層群眾所需所盼,訪貧問苦、訪賢問計。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走遍了58個行政村,走訪普通農戶1500余戶,不少村莊的群眾都認識了他。
陳香云一家是姚寨鎮北張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幾年前,她丈夫因病去世,而為了給丈夫看病,她花光了家里的積蓄。后來,陳香云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兒子又得了重病,母子二人幾乎陷入絕望之中。
許宗國到姚寨鎮后的第二天,就把陳香云作為自己的“一對一”幫扶對象。當得知陳香云患有乳腺癌后,他立即給陳香云捐助了2000元錢,并幫助陳香云在齊魯醫院預約掛號,還委托朋友開車把陳香云送到齊魯醫院。
每當提起這些,陳香云都會激動得掉眼淚:“多虧了許書記的幫扶。我一定會積極配合治療,把日子好好過下去!”
在黨委主要負責同志的影響和帶動下,該鎮27名科級干部和10個片區書記一改以往按部就班“慢牽牛”工作作風,常常是早上7點之前到鎮、到村工作,晚上八九點鐘才下班,“五一”和雙休日,一般機關干部正常休息,他們卻把多半時間放在走基層搞調研解難題上。幾個月來,產業項目扶貧、金融扶貧、企業下鄉、鄰里互助、孝善扶貧、財政兜底、即時幫扶等一系列精準幫扶措施全部得到落實,全鎮113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3個重點貧困村全部退出,人民群眾對黨委、政府為民服務的滿意度提升到98.5%以上。
抓重點,攻難點,在“拼”字上下“硬功”
在工作中如何克服各種困難、戰勝挑戰?姚寨鎮堅持問題導向,對工作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堅持做到即知即改、限期整改,力求每一項工作做到極致。
農村“三資”清理工作進入中后期,面對愈發復雜的工作局面和棘手問題,鎮黨委號召全鎮各級干部勇于“亮劍”,主動捧“燙手山芋”,把打“硬仗”、啃“硬骨頭”作為鍛煉干部、提升干部隊伍素質的練兵場,成立了農村“三資”清理工作專班,把脈問診疑難雜癥,開展集中攻堅。
姚寨鎮黨委書記、鎮長親自擔任“突擊隊長”,帶頭啃最硬的“骨頭”。
過去,劉集村由于村集體與村民之間的相互欠賬較多,多年來土地承包費清繳工作一直無法“破局”。許宗國主動將劉集村作為自己的聯系幫包點,堅持靠前指揮,與片區負責人和村干部共同制訂工作方案,登門入戶處理遺留問題,化解各類矛盾,使該村20多年來的遺留問題全部得到理順。
鎮黨委、政府其他班子成員,根據“三資”清理重點攻堅問題清單,分別認領一個“攻堅村”,采取靈活多樣的戰術,確保打贏農村“三資”清理攻堅戰,先后破解了4160個“三資”清理難題。目前,全鎮58個行政村收回不合規承包合同地261公頃、無合同耕地423公頃,規范土地承包合同1838份,清繳農村土地承包費370余萬元,每年依法為全鎮村集體固牢收入120萬余元。
農村胡同硬化工作是今年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今年4月份的全市檢查評比中,姚寨鎮以硬化率0.82%的成績成了聊城市的“市尾”。
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姚寨鎮領導班子發揚雪豹突擊隊敢打敢拼的精神,主動迎接挑戰,直面“錢”和“磚”兩大難題,采取了“倡議村民和社會人士自籌一部分、向有關部門申請支持一部分、鎮財政籌集一部分、回收破舊房屋舊磚利用一部分和廣開進磚渠道”等五項措施進行攻關。
聽說村里要修胡同,郎坊村的張學敏、郎法孟兩位“五保老人”主動捐款200元,帶動全村干部群眾踴躍捐資;北京中建興隆建設工程公司董事長楊同興為家鄉捐資1萬元;本土企業家浩天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孫丙運為家鄉東龐村捐資5000元……
東新村通過清理殘垣斷壁,在本村回收舊磚7萬余塊,節約胡同硬化成本50%;東龐村拆除村內上個世紀90年代建設的破舊蠶棚,回收舊磚3萬余塊……
與此同時,該鎮利用聊茌東大三角的優越地理位置優勢,協調暢通聊城、茌平、齊河三地供貨渠道,確保胡同硬化供磚每天無斷檔、無空檔,使胡同硬化所需的“錢”和“磚”的難題迎刃而解。
在此基礎上,姚寨鎮黨委、政府組織全鎮黨員干部齊上陣,冒酷暑、戰高溫,共赴胡同硬化主戰場,迅速打破了工作僵局,推動胡同硬化迅速駛入“快車道”。為期一個月的胡同硬化大決戰,完成胡同硬化145114平方米,胡同硬化總長度達到52公里,全鎮胡同硬化率由0.82%直線躍升至100%,胡同硬化排名列東阿縣第一。
抓先進,督后進,在“評”字上練“恒”功
針對個別鎮村干部工作中存在的“慢牽牛”作風,姚寨鎮黨委、政府對農村各項重點工作進行指標量化,明確時間表,劃定路線圖,實行倒排工期。他們對全鎮10個片區各項工作的進度開展“每日一評”,列出評比排名順序,并通過“姚寨鎮政府工作群”進行通報,付出多少、貢獻大小,一目了然。
為實現“各項工作必須進前三名”的目標,姚寨鎮黨政班子成員堅持問題導向,采取“四不兩直”方式,直奔現場進行督導。一旦發現問題,他們現場拍攝帶有時間、地點水印的照片,即時上傳到“姚寨政府工作群”。該鎮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制,問題整改結果由片區書記拍照,上傳至“姚寨政府工作群”,接受全體機關干部的共同檢驗。
配合“每日一評”,姚寨鎮紀委及時跟進,加強干部作風整頓,在全鎮范圍內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專項整治,力促鎮村干部作風轉變,加快干事創業步伐。對于“每日一評”出現的后進片區,該鎮不是一味地“打板子”,而是聚焦問題“堵點”,組織有關職能部門的業務骨干開展集中會診,對癥下藥,落實落細各項工作措施。
針對某一時期居民撥打聊城市12345市民熱線較多的情況,該鎮黨委、政府強化責任擔當,及時成立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的6人信訪化解處置工作小組。針對市民熱線反映問題較多、信訪量較大的三廟片區等5個片區,鎮黨委及時進行組織調整,選派精兵強將做好問題化解處置。他們采取召開碰頭會的方式,對問題逐個進行梳理,定期分析研判,化解矛盾、解決問題,邊調查邊穩控,做到案結事了,一舉打破市民熱線反映問題辦理工作落后的局面,市民熱線反映問題辦理過程滿意率和處理結果滿意率均在全縣名列前茅。
圍繞社會和諧穩定,姚寨鎮還大力加強網格化服務管理,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打造“抓基層基礎、抓重點難點、抓常態長效”的社會治理新格局,網格化工作從一個被縣政法委督辦的后進單位,逆轉為全縣鎮街評比第一名的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