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莘縣董杜莊鎮畢屯村人的生活有了新變化。村民對栽種的訂單辣椒銷售成績頗為滿意:村民增收超百萬元,集體增收10萬元。原來,莘縣人民法院干部張軍到畢屯村任職后,迅速進入狀態,通過調查研究,他決定以“產業振興”為切入點,帶領群眾種植訂單辣椒。他把黨員、群眾緊緊地團結在村黨支部周圍,推動了村內各項工作的提升。
今年4月以來,莘縣從縣鎮機關事業單位中公開選拔100名優秀干部到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縣財政每年投入3660萬元提供補助資金。盡管下派干部到村時間不長,但他們已經為鎮村帶來一股“渦流”,全縣村級黨組織的活力被充分調動起來。
莘縣的100名公選村黨支部書記進村后,為所在村制定了村產業發展規劃,共安裝路燈771盞、修整道路48450米、疏通溝渠17450米、新打機井88眼、新架供電線路29559米,解決了一批群眾的急迫問題。
●“破冰效應”聚起千人同心
過去,莘縣一些村黨支部書記遇到棘手問題繞著走,導致小問題拖成大問題,群眾意見很大。
“一碗水端平,讓群眾更相信我們。我們守住原則底線、處事公平,村務財務公開透明。”張寨鎮吉祥寺村黨支部書記薛成文說。村黨支部書記不畏困難、敢于攻堅的擔當作為,對“問題村”來說具有“破冰”意義。公選村黨支部書記任職的88個后進村發生明顯轉變,一批“老大難”問題初步得到解決。
公選村黨支部書記裴文慶任職后,針對魏莊鎮崔馬固村派系矛盾突出問題,組織開展“崔馬固怎樣發展”大討論,理順了村內宗族派系關系,調動了村“兩委”干部的積極性,涵養了好村風;成立扶貧愛心協會,募資12萬余元;設立村莊修路捐資管委會,募資21余萬元,促成7.2公里村內道路修鋪開工,營造出團結一心的氛圍。
●“鯰魚效應”激活一池春水
公選村黨支部書記的工作成績,在莘縣營造了“不換思想就換人、不干事就挪位子”的氛圍,引發了其他村“守攤村書記”的危機感,倒逼村干部提升素質、改進作風、增強本領。
選調生朱貴赟到古云鎮姜屯村任職,他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抓手,公開招募社員,把群眾組織起來,把資源集中起來,實行“資金股+管理股”制度。村集體以土地、資金入股,股份占比21%,堅持每月召開股東大會、管理人員會議,采取“多點試種、擇優推廣”,種植菊花、玉米、杜仲、元寶楓等,帶動群眾發展特色種植業,實現了村集體經營性收入持續增長。
張國立任職大張家鎮陳村黨支部書記后,通過“四議兩公開”方式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接手村集體閑置的10座蔬菜大棚,進行修復、發包,既妥善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又推動了村內產業發展,還實現了集體增收。“原來,村黨支部書記應該是這樣干的!”許多基層干部在潛移默化中收獲了能量和養分。
●“示范效應”樹起百面紅旗
100名公選村黨支部書記多為年輕干部,45歲以下的占七成,90后22人、研究生3人,他們的優點是知識新、有熱情、有闖勁,不足是缺少基層歷練。農村工作情況復雜、任務繁重,讓他們多當幾次“熱鍋上的螞蟻”,多接幾次“燙手山芋”,可以促進他們更好地成長。
越是艱難越向前。莘縣把縣鎮機關黨員干部選派到農村一線,抓黨建引領,錘煉黨性、歷練本領,促鄉村振興,促脫貧攻堅。通過日報進展、周報亮點,評選“一周之星”“一月之星”,每月舉辦“踐行初心攻堅克難”講壇,開展專題培訓、高端培訓,把45個公選村黨支部書記任職村作為縣鎮協同打造的農村黨建示范點,強化培育培養,促進公選村黨支部書記快速成長。
“莘縣縣委樹立‘能力在一線歷練、實績在一線考察、干部在一線選拔’的鮮明選人用人導向。農村天地廣闊,大有可為,是縣委在一線培養干部的重要戰線。一名公選書記就是一面紅旗,只要想干肯干,就能天天收獲成長。”莘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周忠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