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廣場上,觀眾擠得滿滿當當,欣賞精彩節目,其樂融融;農家院里,左鄰右舍圍坐一起,笑聲陣陣,聽志愿者宣講好政策;大街小巷中,“紅馬甲”志愿者全心為百姓服務,為城市發展增光添彩……
望岳湖畔,人文薈萃,文明薪火,代代相傳。今年以來,度假區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眼于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創新方式方法,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用一個個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描繪出一幅幅動人的幸福畫卷。
志愿服務 引領風尚
10月23日上午,屋外已有幾分寒意,度假區康之源醫養中心里卻暖意融融,笑聲陣陣。度假區的志愿者來到這里,一起包餃子,為這里的老人們送上重陽節祝福,傳遞溫情和關愛。
為了讓老人們吃上熱乎乎又美味的餃子,志愿者提前征求了老人對餡料的意見,然后根據老人的要求精心調制餃子餡。張大爺腿腳不便,志愿者們便將水餃送到他手中,他十分激動,拉著志愿者的手,不斷說著感謝的話。溫暖的陽光透過明凈的窗戶照進來,暖意在每一個人心中流淌。
一盤熱乎乎的水餃,傳遞的是溫暖人心的關懷,更是新時代文明實踐貼近群眾、走近群眾的生動寫照。
“可回收物放藍桶,廚余垃圾放綠桶,有害垃圾放紅桶,其他垃圾放灰桶……”10月27日,在湖西街道齊南村,度假區的志愿者為居民們詳細講解垃圾分類知識。通過宣傳環保理念和垃圾分類知識,倡導綠色生活,營造“垃圾分類、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群眾主動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光靠“嘴”不行,還要靠“腳”走到群眾中。為此,度假區不斷加強志愿服務的制度化、規范化、專業化建設,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下設28支志愿服務專業隊,充分發揮志愿服務作用,盤活用好各級各類資源,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專題宣講 入腦入心
“每天下班之后,我都會帶著女兒來濱河大道鍛煉。我跑步,女兒則騎上自己心愛的單車,一起享受新時代帶給我們的美好生活……”10月30日,在湖西街道端莊社區,度假區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成員馬月寬作了題為“單車情,幸福夢”的宣講,他以“單車”為切入點來展現祖國的發展變化。
宣講黨的好聲音,唱響主旋律。來自度假區不同行業的優秀宣講員通過講述身邊人、身邊事,用生動感人的故事和質樸平實的語言,展現了新時代廣大干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崗位、甘于奉獻,積極主動投身新時代建設的精神風貌。
臺上講得精彩,臺下聽得專注。宣講員們充滿激情的宣講,啟發、激勵了在場的每位聽眾,不時贏得現場聽眾陣陣熱烈的掌聲。
為了讓專題宣講報告會取得良好效果,度假區邀請學校老師、基層黨員、專家學者組建度假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開展了系列巡回宣講活動,解讀政策,傳遞溫暖,帶動區、鎮、村三級宣講團隊,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推動新思想,新政策落地生根。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要根據不同聽眾調整表述方式,讓群眾真正坐得住、聽得懂、用得上。”度假區精神文明辦公室主任呂月說,用多樣的形式、大眾化語言,把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實事與理論學習有機結合,才能讓群眾坐得住、樂意聽、記得牢。
文化惠民 幸福花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要求日益強烈,不少村莊都成立了廣場舞隊,但缺少專業老師指導。為此,度假區采取“百姓點單”的服務模式,以“你想學什么,我們就培訓什么”為導向,按照“周周有培訓”的工作思路,聘請專業老師來為群眾指導,進一步激發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
“我參加了幾次培訓,老師教得很認真也很實在,讓我們收獲很大!”于集鎮文化站廣場舞協會成員王秀芬說,這樣的培訓班,就應該多舉辦。
為讓文化成果惠及基層群眾,度假區每年投入專項資金,采用“群眾看戲、政府買單”的方式,將豐富的文藝節目送到群眾家門口。該區每年組織文藝骨干送戲下鄉、莊戶劇團巡回演出、電影放映等活動,惠及數萬群眾,有效解決了農村文藝演出少、農民看戲難的問題,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度假區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全面提升,群眾文化活動越辦越紅火,“廣場舞大賽”“農民紅歌會”“文藝匯演”等全區性活動,成為響當當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活動就開展到哪里。群眾需要什么,就重點實踐什么。近年來,度假區依托形式多樣的文化陣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在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同時,全面激發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讓“文化盛宴”真正惠民、樂民、溫暖人心。度假區“五支隊伍進校園”宣講團走進度假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