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36年來,高建魯記不清有多少患者在他的精心治療下重獲光明;作為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和住院醫師規培指導老師,他手把手帶出近30名學生;作為無黨派人士、聊城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高建魯記不清自己參加過多少次公益活動,又通過這些活動溫暖過多少人的心靈。
他只是像一盞明燈,默默點亮無數患者的世界;他也像一顆啟明星,為后輩照亮人生道路。至于獲得多少榮譽,得到多少回報,卻不去計較。這就是一名一心護佑家鄉人民健康的醫學博士的情懷。
點亮患者的世界
因醫術精湛,高建魯獨立承擔過省科技計劃項目、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先后榮獲省科技進步獎二、三等獎,先后在國外著名期刊發表論文近10篇,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主編著作3部。
早在上世紀90年代,高建魯就曾攻克醫學難關,成功實現嬰幼兒角膜移植。“嬰幼兒的角膜大小和成人的不同,而且比較軟,操作起來有難度。”高建魯介紹,當時很多醫生都沒有一次性成功完成這項手術的把握。而高建魯讀本科時,就對角膜比較感興趣,曾投入大量精力進行研究,對角膜的特性比較熟悉。因這項成果,高建魯獲得了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青光眼是導致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高建魯在北京做博士后時,主攻青光眼方向。畢業后,他成功為多名嬰幼兒青光眼患者做了360度小梁切開手術,填補了山東省空白。目前,高建魯通過微導管引導治療青光眼,成功率達90%以上。不久前,家住外地的梁先生慕名找到他,請高建魯幫自己出生7天的兒子做青光眼手術。由于孩子年齡太小,同事們都為他捏了一把汗。通過醫院麻醉科等多學科會診,對患兒進行了全身麻醉,最終,手術也順利成功。
青光眼診斷難、手術風險大,有的從發病到失明,前后只有幾個月的時間。發現得越早,治愈率越高、愈后效果更好。近幾年,高建魯帶頭成立聊城市眼科學重點實驗室,對青光眼患者及其親屬進行基因檢測,研究青光眼可能的致病基因,盡可能對患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成為國內少數能夠獨立完成致病基因檢測、分析和報告的醫療機構。
2014年左右,近視眼微創手術悄然興起。相比傳統手術方式,該手術切口只有1.8毫米,安全性更高,但技術難度也上升了,有些醫院不敢嘗試。高建魯帶領團隊通過學習文獻,進行動物眼實驗,迅速掌握了新技術,使該院成為全省首家可進行近視眼微創手術的公立三甲醫院,不但滿足了本地患者需求,還為外省,甚至新疆、內蒙的近視患者解除了近視煩惱。
照亮后輩的人生道路
多年來,高建魯一向重視傳幫帶工作。目前該院眼科46位醫生中,副主任醫師及以上的有26位;碩士研究生有35位,博士研究生有6位。
對后輩,他不僅把自己的醫術傾囊相授,還以身作則,教給他們從醫做人的道理。
2015年,趙棟棟作為研究生,由高建魯指導實習。跟著出了三年門診,趙棟棟沒見過高建魯和患者發生過一次糾紛。有的老年患者聽力不好,文化水平高低,高建魯就耐心地解釋,直到他們聽懂。趙棟棟清楚地記得,有位老太太是青光眼患者,她每隔幾個月就要來找高建魯復查。每次老太太都拿著一張寫滿問題的紙,出現藥物不良反應該如何處置、飲食禁忌、生活中的注意事項……紙上寫的十幾個問題,高建魯不厭其煩地一一為她解答。有次在門診,一位患者離得遠,趙棟棟指著他對高建魯說:“該這位大爺看病了。”沒想到,就這么一個簡單的動作,受到了高建魯的批評。高建魯告訴他,要尊重患者,應該走過去,把患者帶過來,多走幾步路,拉近的是醫患心與心的距離。
“實習期間,我聽到的不僅有患者對高老師的贊揚,還有同事們對老師表達的敬佩。高老師讓我堅定了做一名合格的眼科醫生的信心。2018年,我畢業后,有幸與高老師一起工作。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難題,總能在高老師的指點下迎刃而解,和他在一起,覺得心里踏實而堅定。”趙棟棟說。
以仁心溫暖人心
作為聊城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高建魯積極響應市委統戰部號召,發動聯誼會成員和醫院同事,通過義診、醫學知識宣傳等方式,用醫術回報社會。
2015年時,高建魯經過調研,針對全市眼科耳鼻喉科醫師專業能力現狀,義務開展基層醫師眼科耳鼻喉科專業知識培訓,并發放培訓教材,覆蓋全市所有縣級醫療單位和基層衛生院、衛生室,有效提高了基層眼科耳鼻喉科治療水平。
他尊老愛老,多次赴敬老院,為那里的老人進行體檢、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他關心關愛下一代,組織參與編寫并審核《青少年低視力防治知識90問》,多次在青光眼日、愛眼日等節點,到幼兒園、學校普及正確的護眼常識,并向學生贈送視力表、書籍。
2018年,他聚焦精準扶貧工作,為貧困群眾進行白內障復明手術和糖網篩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錄制眼部防護視頻,在電視、微信等多平臺推廣;聊城赴武漢抗疫勇士歸來后,高建魯又為他們實施摘鏡手術……
采訪中,高建魯表示,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無論是醫院的發展、聊城整體醫療水平的進步,還是市民愛眼護眼意識的提高,背后都離不開無數醫務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而自己不過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份子。他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影響更多的人懂得關愛自己、幫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