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從廣州傳回聊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上,山東工程技師學院學生周新東斬獲建筑金屬構造項目金牌!
12月18日,在周新東日常訓練的實訓基地里,記者見到了這位年僅19歲的小伙子。在與周新東的交流中,記者感受到,這枚寶貴金牌的取得,得益于他身上具有的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成長
學校是他的“搖籃”
這是周新東第二次參加全國性的職業技能大賽。早在2018年6月,他就曾代表山東省參加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選拔賽,最終獲得全國第5名的好成績,并入選國家集訓隊。
建筑金屬構造,是山東工程技師學院2017年初開設的新專業。“2017年1月,學院想在世界技能大賽項目上有所突破,邀請了相關專家來校指導。在專家的建議和論證下,最終選擇了建筑金屬構造項目。”周新東的指導老師、學院現代制造系主任秦榮健告訴記者,也正是在這一年,當時只有16歲的周新東,成為這個專業的第一批學生。
項目確定了,隨后就是建設配套的實訓基地。“學院用當時最高的標準建設實訓基地,直到今天,這個基地仍然是全國最先進的實訓基地之一。”秦榮健說,2018年,這個基地被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評為世界技能大賽建筑金屬構造項目中國集訓基地。
山東工程技師學院對實訓基地建設標準的高要求,為周新東創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也為他在全國技能大賽中嶄露頭角奠定了基礎。
自信
來源于夜以繼日的苦練
比賽前一天晚上,秦榮健失眠了,緊張焦慮的情緒讓他始終難以入睡。然而,當他望向身旁的周新東時,卻發現這個學生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自信與從容。
“為了今年的比賽,我準備了兩年多。”周新東說,國家隊的集訓經歷讓自己受益匪淺。兩年來,周新東夜以繼日地苦練,每天訓練11個小時,每個月只休息1天,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把每個零件的尺寸、外形和外觀都打造得趨于完美。
建筑金屬構造是集鉗工、焊接、鈑金、鉚工于一體的復合型專業項目,比賽時,要求選手根據圖紙使用正確的機器、工具和方法,采用賽會提供的材料(碳鋼、不銹鋼和鋁合金板、管、棒)制成一個具有一定功能(如旋轉、延伸等)的金屬結構件。
“這次比賽,圖紙中涉及的零件有100多種,每個零件的尺寸都不一樣,給選手帶來的挑戰是很大的。”周新東說,正是由于長時間的苦練,讓他能夠在看完圖之后,對每個零件的尺寸、構造都了然于胸。
目標
站在最高領獎臺上
在秦榮健看來,選手們的作品可以分為產品、作品、工藝品三個層次,周新東的作品就屬于工藝品這一類。雖然如此,但周新東仍不滿足,在他心里,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要去實現——拿到世界技能大賽建筑金屬構造項目金牌。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站在世界技能大賽建筑金屬構造項目的最高領獎臺上。”周新東說,這不僅是他的夢想,也是他的指導老師秦榮健、制圖老師王金偉、工藝老師徐建壘和整個學院的共同理想。
拿到金牌后,周新東要和本次比賽的前十名選手一起進入國家隊集訓,之后經過層層選拔,最終確定一人參加2022年在上海舉辦的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與全球頂尖選手們同臺競技、再攀高峰。
“這個項目的傳統強國是韓國,上一屆世界賽的冠軍就是他們。但是,我認為,我的對手始終只有我一個人,只要我能戰勝自己,一點一點地提高自己的技藝水平,我就有信心代表中國參加世界賽,拿到金牌。”談到對未來的期許,周新東信心滿滿地說。
周新東身上這種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是新時代最美聊城人的生動體現,激勵著聊城市每一名技工院校的學子,不斷向高技能人才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