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殷切期望。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育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莘縣明天學校初中部(以下簡稱“明天初中”)結合辦學20多年德育工作的實際,以“新學習”改革為契機,積極探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途徑、策略與辦法,逐步形成了以“身心健康、志存高遠、全面發展、行遠知止”為育人目標,以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為策略,以課程為主體、活動促進、環境滲透、家校共育為內涵的“新德育”體系。
“‘做一個心靈美好的人,為學生的一生幸福奠定基礎’是學校的辦學初衷,我們正在朝著這個目標穩步前行。”莘縣明天學校校長秦洪生說。
立足實際,營造德育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德育的重要載體。明天初中通過營造以愛國、文明、誠信、感恩、勵志、勤奮、節儉等主題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為此,明天初中精心設計了以名人名言、優秀學生座右銘為主要內容的樓道文化;以安全、秩序為主題的樓梯文化;以負責、進取、擔當為主要內容的教室文化;以節儉為主題的餐廳文化;以文明就寢為主題的宿舍文化;以學校發展史、辦學成果、學生作品(學生的詩作、美術作品)為主要內容的廊道文化……
在明天初中,學生在校的生活、學習環境中處處都滲透著德育元素,它們并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學生的行為、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為學生思想品德的養成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
研究新課程,創新課堂育人機制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發揮課堂教學育人主陣地作用,構建學科核心素養導向的育人新機制,構建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明天初中以“新學習”生態建設為載體,積極探索學科育人新機制。
學校充分發揮思政課的關鍵作用,在教學中通過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學習思考、研討、爭辯等學習過程,深刻體驗、感悟、升華道德情感,形成以真善美為道德內核的必備品格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學校發揮語文、歷史學科的文化輻射影響力,強化育人功能,語文學科形成了“情——景——理”三位一體整體教學設計與實施思路,強化人文教育;歷史學科凸顯家國情懷、辯證歷史觀、史料實證等教育。
學校要求其它學科都要立足于學科特點,以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為導向,讓學生在必備知識的學習中,不僅形成學科的關鍵能力,更喜歡這一學科,喜歡學這一學科,并能自覺運用學科的語言表達對客觀世界的認識。
開展系列活動,構建學生自主管理體系
開展系列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是課堂德育的深化、拓展與提升。明天初中根據學校主題實際,結合重大傳統節日,每周開展主題教育。
學校每日通過“慧學本”的“習德苑”平臺,由各年級統一為學生推送優質的主題教育資源,讓學生用寫錄筆把自己閱讀或觀看的心得感悟寫錄下來,每天進行一次“習德”演講分享。
各年級、班級分別成立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讓學生自主組織各種課內外活動,并對學習、兩操、衛生、紀律、生活等各個方面常規工作進行自主管理,給學生提供一個成長的舞臺,并讓他們在自主管理中,強化自律,主動自覺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校始終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注重和家長的溝通交流。為此,學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定期參與學校重要工作的研究、商討與決策;每學期都組織家長舉行有關學生教育方面的專題培訓活動,建立家長與教師做“同事”的家校育人新機制;學校還定期邀請家長參與學校的常規管理,取得了良好的家校共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