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幸運的事?”近一段時間,如果將這一問題拋給聊城廣大中小微企業,也許得到的答案會是3個字——創新券。這是聊城推出的一項科技創新扶持項目,拿到這張券,意味著企業在向指定科研機構購買服務時,可以獲得政府財政資金扶持。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但資金的缺口往往會成為制約廣大中小微企業創新的瓶頸。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進一步激發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活力,聊城以“事前申請、事后兌換”的形式發放創新券,企業可以享受“私人訂制”,根據自身的研發計劃,靈活選擇所需的服務類型,極大提高了市場對創新資源的配置效率。拿著這一張創新券,聊城廣大中小微企業便可輕松打開科技創新創業的大門。
政府買單讓企業敢創新
“有政府給俺做后盾,創新的步子終于邁開了。”最近,聊城路興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明清心情不錯,他遞交的海棠果深加工項目順利通過審核,得到了市科技局發放的創新券,首批扶持資金也已兌換到位。
對特色種植情有獨鐘的李明清,種植海棠多年,一直想延長產業鏈條,對海棠果進行深加工。可他手中既無資金,又無技術,只能“紙上談兵”,無法付諸實踐。今年年初,申請到科技創新券后,李明清的海棠果深加工研發項目終于順利啟動,研發的新品海棠果醋也即將上市銷售。
幫助李明清通過自主創新實現二次創業的創新券,其實是聊城針對中小微企業經濟實力不足、創新資源缺乏,而專門設計發行的一種創新“貨幣”。為真正體現創新券的普惠性,聊城在繼續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使用共享科研設施與儀器的基礎上,將創新券支持范圍擴大到合作研發、委托研發、研發設計、標準制定等科技創新服務。對依托本市科技服務機構進行科技創新活動的中小微企業及創業團隊,在省財政給予60%補助的同時,聊城市財政將再給予30%的補助。
創新券是否真的好用?政府的承諾能否兌現?記者了解到,聊城創新券的資金都是從市級1+5新舊動能轉換專項資金中安排,并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在堅持“誰受益、誰兌付”的原則下,聊城將創新券兌付周期由原來每年一次調整為每月一次,兌付時間也縮短為10個工作日。今年,聊城共發放創新券203張,涉及39家中小微企業,涵蓋裝備制造、醫養健康、綠色化工、生態農業等新興產業領域。
靶向投放扶持更加精準
軸承研發與制造產業是聊城特色產業之一,在制造業強市戰略的引導下,不少軸承企業紛紛圍繞產業鏈做強創新鏈,開展軸承產業技術前沿研發。臨清市尚勝精密軸承有限公司一直想研發一款破碎機用長壽命調心滾子軸承,由于缺少關鍵檢測設備和資金,研發項目舉步維艱。企業向山東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平臺提出申請后,不僅獲得了創新券扶持資金,而且還得到了相關科研機構的技術支持。
尚勝精密軸承是聊城較早拿到科技創新券的企業之一,公司負責人(下轉A8版)(上接A1版)告訴記者,聊城科技創新券的定位和導向非常清晰,為企業架設起了一條和科研機構合作的高速通道。今后企業將結合自身的產業領域,把創新券運用于高端軸承的技術研發上,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
尚勝精密軸承對科技創新券的評價,道出了聊城廣大中小微企業的心聲。聊城科技創新券的設計和發放始終堅持因企施策,點對點精準對接,讓看上去很美的創新券,用起來照樣給力。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聊城科技創新券的使用不搞“一刀切”,徹底改變了以往財政投入“大水漫灌”的模式,而是把更多的選擇權利交給市場,把更多的“券面”設計交給企業,由企業根據需求確定研發內容,選擇服務類型,真正做到了靶向投放,確保有限的扶持資金使用更加精準有效。
依托山東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平臺,聊城科技創新券實現了網上在線發放、審核、統計分析和日常管理。只要加大科技研發投入進行技術攻關、購買科技服務的聊城中小微企業,經科技部門審核認定后,均可獲得一定比例的資金補助。對咨詢創新券的中小微企業,市科技部門定期進行隨訪,指導企業使用創新券,力爭做到“事事有回訪,件件有著落”。
為確保更多的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獲得資金扶持,市科技部門還將兌付時間倒推6個月,主動收集匯總轄區中小微企業近半年內已發生的創新活動檢測報告,對符合創新券政策要求的檢測業務,協助企業進行信息補錄,使其能夠享受創新券政策。
協同創新 “喚醒”沉睡資源
小小創新券卻能換“真金白銀”,不僅激發了中小微企業的創新創業活力,而且也將廣大科研機構由創新的“局外人”變身參與者,“喚醒”了沉睡的科技資源,實現了創新鏈和資金鏈的有效對接。
近年來,聊城結合自身支柱產業、重點產品和產業集群布局,依托魯西質檢中心,加快建設了一批以國家級質檢中心為龍頭、省級質檢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為骨干的專業化實驗室,可以較好地為廣大中小微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提供技術支撐。聊城啟動創新券發放工作后,魯西質檢中心主動加入山東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平臺,拿出最好的科技資源,為有技術需求的創新型企業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務。魯西質檢中心工作人員王士東告訴記者,一張不起眼的創新券,卻能“四兩撥千斤”,將政府、科技載體、企業和創業者連接在一起,真正減少了科技資源的“空置率”,成倍放大了公共科技投入效能,提高了科技資源支撐創新的效率。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引導全市各類科研機構協助中小微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的積極性,最大限度提高財政資金購置科研設施與儀器的使用效率,聊城專門出臺了《創新券使用管理辦法》,強制性規定各級各類科研院所、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必須按規定在省儀器設備網注冊成為會員,主動對外開展科技創新服務。同時,健全完善創新券使用服務管理制度,安排專職人員負責服務工作,公開科技創新服務內容、服務流程、收費標準等信息,保證服務質量。對參與科技創新服務的市內科研機構,市財政將按符合兌現條件服務合同額的5%給予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