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縣公安局煙莊派出所從細節著手,將黨建與各項工作一一結合,在冠縣煙莊街道這片土地上扎根,綻放出別樣的風采。12月10日,煙莊派出所獲得全省公安機關“黨建帶隊建”紅旗單位稱號,是全市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派出所。12月17日,記者來到煙莊派出所,探尋這項榮譽背后的故事。
細微之處見真章
黨建室、辦公室、矛盾調解室、民警宿舍……煙莊派出所的房間外表看著簡樸,但房間內卻別有一番天地,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進入黨建室,一面面錦旗、一張張榮譽證書掛滿了墻壁,每面錦旗都訴說著民警為民解難的故事,每一項榮譽都是勇于擔當的見證。這個房間不僅記錄著他們的光輝歷程,還記錄著他們工作的點滴: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周五學習日……一次次學習、交流,讓民警增強了黨性修養。
煙莊派出所在全縣率先實現了每個民警一間房,大到冰箱、電視等家電,小到牙刷、牙膏等生活用品,每個房間都一應俱全。“無論職務高低,每位民警都是一樣的配套設施,他們在這里有了歸屬感,工作起來也更加有勁。”煙莊派出所所長劉艷華說。
煙莊派出所從民警的個人素養、工作效率、群眾滿意度等方面入手,每月開展“黨員之星”考評,努力“讓習慣符合標準,讓標準成為習慣”,有力推動黨建工作標準化。細微之處見真章,派出所從細節著手,真正將黨建滲透到民警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動了民警隊伍建設。
耐心調解矛盾糾紛
家住煙莊街道王馬村的張偉、張峰和張林(均為化名)三家,因為一處宅基地發生矛盾,一直未解決。這處宅基地是一處荒廢的坑塘,2009年,張偉和張峰分別買下這塊地方,十幾年間,張偉一直打理著這個坑塘。2019年12月,張偉將坑填平后,張峰卻突然說是自己的宅基地,張林也說這是自己家祖傳的地方,三家的矛盾就此產生。
今年3月份,張偉在這塊宅基地上打好了地基,張峰一家著急了,爭執間雙方廝打起來。警務助理連忙向煙莊派出所求助,民警常家奇趕到現場,制止了雙方的行為。“之前村委會、司法所都調解過他們的矛盾,沒解決,在爭取他們的同意后,我們派出所牽頭,協調街道司法所、法律顧問組成調解小組進行調處。”常家奇說。
在之后的一個月中,常家奇多次將三家人召集在調解室商討解決之策,調解了十幾次,當事人在調解人見證下簽訂和解協議,矛盾才算徹底化解。這是煙莊派出所采取“三三制”矛盾調解法調解基層矛盾的縮影,僅今年以來,煙莊派出所就采用此方法化解各類矛盾140余起,信訪案件、有效警情、糾紛類警情同比分別減少40%、35%和31%。
服務群眾零距離
“閨女,你們都很辛苦,自家種的南瓜一定要收下。”12月15日,煙莊村村民李大娘將兩個南瓜送到派出所服務窗口工作人員手中,向她們道謝。前幾天,李大娘的孫子從濟南趕回來辦理身份證,戶籍警王亞軍和戶籍輔警朱雙雙一直等到下午六點多才下班,李大娘體恤她們的辛苦,登門道謝。
幫助走失的王圓圓找到家人,成功為其女兒辦理落戶;為行動困難的老人上門拍照,補辦身份證;周末加班開通綠色通道,為即將考試的學生辦理身份證……上門服務、延時服務、錯時服務,給辦事群眾帶來極大方便。
“將心比心,用真心對待他們,才對得起自己的這份職業。”黨員先鋒崗戶籍警王亞軍說。服務窗口是連接派出所與群眾的紐帶,在服務大廳設置黨員先鋒崗,用心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群眾也帶給她們許多溫暖與感動。
“今后,我們將繼續堅持黨建統領不動搖、多元化解不懈怠、群眾路線不跑偏、破案手段不落伍、為民服務不止步,深耕轄區‘責任田’,用‘琴心’化解矛盾,靠‘劍膽’守護平安,為建設和諧煙莊貢獻力量。”劉艷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