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冠縣店子鎮的董學堂今年已是花甲之年,本可以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但這個閑不住的老人依然樂此不疲地致力于冠縣靈芝產業的發展。
白駒過隙,日月如梭。從靈芝菌種的培育優化到靈芝栽培技術的創新,從單純種植小靈芝到發展大型靈芝盆景栽培,再到靈芝健康產品的研發……董學堂這位共產黨員將20年寶貴歲月奉獻給了靈芝產業。
種出來的藝術
吃苦肯干、銳意創新是董學堂的“標簽”。
這個“標簽”是用實干換來的。1991年,店子鎮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建靈芝大棚,發展靈芝產業。第一年,靈芝種植一舉成功,但由于銷路不暢,只能低價賤賣。好在第二年靈芝價格一路飆升,店子鎮的靈芝種植規模持續擴大,靈芝產業從此步入規模化發展軌道。
規模大了,產量高了,但由于品種單一,店子鎮靈芝的價格不升反降。深諳靈芝生長特性的董學堂,苦苦探索著靈芝栽培模式的創新——把藝術融入靈芝栽培中,把靈芝種成觀賞盆景。
經過幾年的潛心研究,2000年前后,董學堂終于取得了成功,靠大型活體嫁接靈芝觀賞盆景栽培工藝先后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
2010年,中央電視臺7頻道“每日農經”欄目對冠縣靈芝進行了專題報道,在全國引起轟動。第二年,全國各地的客商、學員紛紛慕名而來,店子鎮的靈芝產品從此供不應求,年銷售額達30萬元。
董學堂搶抓機遇,注冊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吸納農戶,悉心傳授技術,帶動100多戶農民發展靈芝盆景種植。
種出來的產業
今年9月22日,冠縣第三屆靈芝文化節“金秋芝約”在店子鎮靈芝文化產業園開幕,店子鎮共有30余家靈芝商戶參展。冠縣專門邀請了從事靈芝藥理學研究的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林志彬、中醫藥協會靈芝專業委員會主任楊寶學和省農科院的靈芝專家萬魯長前來參觀指導。
“原來咱們店子鎮的靈芝種植戶都是關起門來悶頭干活,現在也能聯系知名專家、教授了。有了專家、教授問診、把脈、開方,冠縣的靈芝產業發展得更好了。”店子鎮黨委書記賈振斌介紹。近30年來,店子鎮歷屆黨委政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全力支持靈芝產業的發展,靈芝產業才有了今天的興盛局面。
如今,冠縣靈芝文化產業園已成為聊城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年接待游客15萬人次,培訓技術200余場,帶動40余名貧困群眾就業。冠縣成功舉辦了三屆靈芝文化節、兩次靈芝書畫攝影展、兩次靈芝文化采風活動。
種出來的健康
11月27日,10輛大巴車來到店子鎮的靈芝文化產業園,董學堂熱情地向來客介紹冠縣靈芝產業的發展、靈芝的藥用保健價值和中國特色靈芝文化。他已經習慣每天都有旅游團來的日子。
“興建靈芝大棚,發展靈芝產業,打造靈芝文旅小鎮,我們實現了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小小的靈芝產業有了大突破。”店子鎮鎮長郭偉說,下一步,冠縣靈芝產業將與大健康產業結合,且靈芝事業后繼有人。
“我剛培育了一個靈芝新品種,出粉率能達到70%,是普通品種的7倍。”董學堂興奮地介紹著他的新品種,如今,他更忙了。“一定要打好靈芝產業的‘健康牌’,將它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讓冠縣靈芝惠及中國、走向世界。”在董學堂的日記本上,記者看到這樣一句話,董學堂說,這句話一直激勵著他在靈芝產業的發展道路上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