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在茌平區賈寨鎮耿店村青年農民耿付征的大棚里,辣椒秧上掛滿了青翠欲滴的鮮辣椒。“現在尖椒剛上市,昨天摘了500公斤。今年價格高,每公斤13元。”正在棚內摘辣椒的耿付征臉上掛滿了笑容。他種了3棚辣椒,每年收入能達到20余萬元。耿付征是2019年度聊城市鄉村“好青年”,以他為代表的耿店村“棚二代”群體,是我市優秀青年的代表。
廣闊鄉村,大有可為。為夯實鄉村振興人才基礎,聊城團市委聯合聊城市委組織部、市委農辦、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人行等6部門,開展了“村村都有好青年”3年選培計劃,目前共選培“好青年”9704名。近萬名“好青年”扎根鄉村沃土,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綻放最美青春。
精準選培近萬名好青年
農村青年人才就像埋在沙土里的金粒,如何把他們精準“篩”出來、用起來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關鍵。“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計劃實施后,我市一大批“好青年”被挖掘出來,有效整合了農村資源,讓優秀的農村青年從“幕后”走到了“臺前”。
冠縣店子鎮石頭村“百年梨園”負責人李新括是一名返鄉創業青年,也是2018年度山東省鄉村“好青年”。近幾年,李新括陸續承包了60余公頃林地和部分光伏棚用來養雞。現在,他已經申請注冊了“百年梨園”商標,成立了魯燊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不僅每年養雞5萬余只,還建設了2個育雛棚、2個產蛋棚,把原來外包育雛變為自己育雛,并推廣訂單養殖、訂單繁育,年營業額達5000萬元,增加就業崗位20余個。合作社每年產生的7萬元扶貧收益還用于幫扶30名貧困戶。
李新括用自己的“榜樣效應”帶動和影響了一大批農村青年。近幾年,他把常年在外打工的9名同學陸續請回來,一起發展林下生態養殖項目。
“好青年”的選培,可謂優中選優。需要經過村級黨支部推薦、鄉鎮黨委把關、多家單位聯合“評審+現場考察”、網上公示評議、7個部門蓋章認定等多個程序。目前,全市選培“好青年”共計9704名,其中省級16名、市級229名、縣級734名。
今年32歲的張正一是2018年度聊城市鄉村“好青年”。他退伍返鄉后創辦了臨清市瑞泉木業有限公司,吸納退伍軍人、殘障人員30余人到公司就業。他還積極參加“金暉助老”青春扶貧行動和“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為社會奉獻了愛心。
青春夢想融入廣闊天地
農村青年在農村長大,對農村有特殊的感情,對鄉村振興有深刻的認識。他們帶著感情扎根鄉土,把青春夢想融入鄉村廣闊天地。
山東博智文具有限公司位于茌平區博平鎮,公司負責人賈洪泉于2013年返鄉創業,從事超輕粘土的研發和生產。經過多年發展,該公司生產的“藍萱”牌超輕粘土已經成為國內一線品牌產品,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
“超輕粘土生產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公司怎樣發揮優勢,吸納更多年輕勞動力就業,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賈洪泉。后來,他在茌平團區委和扶貧部門的指導下,在茌平周邊成立了20多個加工點,為2000余名農村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公司也獲評“省級示范扶貧車間”。2019年,賈洪泉被評為2018年度山東省鄉村“好青年”。
山東博特軸承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海濤是2019年度聊城市“好青年”。多年來,楊海濤一直熱心公益,不僅建立了扶貧產業項目村企結對幫扶點,還積極參加志愿服務,結對幫扶了煙店鎮楊煙店村70歲的貧困戶楊西勤,并為本村貧困家庭兒童建設“希望小屋”一處。
“作為一名鄉村‘好青年’,我有責任幫助身邊更多的年輕創業者。”楊海濤說。煙店鎮是我國重要的軸承產銷基地,楊海濤的身邊有很多“軸二代”青年企業家。山東能人精密機械配件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毅,今年28歲,在創業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難題。楊海濤在被聘為臨清市青年創業導師團成員后,與王毅結成了幫扶對子,指導王毅完善企業管理、健全財務制度,讓王毅少走了不少彎路。
培育鄉村振興“生力軍”
高唐縣三十里鋪鎮90后青年杜秀紅于2018年創辦了一家電商公司,線上線下銷售家鄉農副產品。每銷售一份禮包,她便會拿出2元錢捐給當地貧困戶。杜秀紅還為村內28名青年提供電子商務實踐機會,帶動附近青年創業。她也因此被評為聊城市鄉村“好青年”,現在還成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優秀青年人才返鄉創業,才是真正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推動器”。我市把提升“好青年”能力與鄉村產業振興相融合,持續精準發力,為鄉村振興發展培育了一支“生力軍”。團市委聯合市農科院等部門舉辦了包含蔬菜種植、時事政策、電子商務等內容的3期專題培訓,220多個“好青年”參加培訓。同時,主動打通“好青年”政治進步渠道,推薦500余名“好青年”成為黨員發展對象或共產黨員,其中東昌府區、茌平區將所有“好青年”納入村級后備力量庫,為即將開展的村“兩委”換屆工作儲備了大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