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冠縣清泉街道西街村文化大院正式落成,上午10點,這里人來人往,好不熱鬧,還吸引來冠縣老年大學、冠縣京劇協會、豫劇協會和曲藝協會的票友們,京劇、豫劇、山東快書等曲藝節目在這里輪番上演,精彩紛呈。
西街村黨支部書記沙元民是個戲迷,他邀請的曲藝“大咖”為西街村群眾送來了傳統經典劇目,同時,不忘宣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讓大家在聽戲的過程中,了解到“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其實,西街村文化大院由荒廢了的16間平房改造而成。村民小關說:“原來房子的屋頂都露著天。今天有空來看戲,一看‘破南屋’變成文化大院了,大家都為沙書記點贊。”
原來,西街村一處老舊小學里有16間平房,房子破爛不堪,院子里坑洼不平。沙元民看到冠縣縣城的小區里都有了文明實踐中心,就打算建設西街村文化大院,于是這16間平房就派上了用場。
“除了換屋頂、刷外墻外,還得鋪一下地板磚,修一個現代化的舞臺。”沙元民盤算著怎么省錢怎么改造。西街村黨支部一班人都是過日子的能手,大家一致同意把舊房屋改造成文化大院。“你看看這些窗戶,原來我在這兒上小學時就這樣,現在都30年了,還這么結實。”前來看戲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語,邊拉呱,邊回憶當年的場景。
“破南屋”變身文化大院,多虧了老黨員沙元民的精打細算。用彩鋼搭建房頂,用好瓷磚鋪裝地面,老窗戶都刷上新漆,房梁下安裝電燈、電扇,舞臺上安裝上巨屏和音響……經過一系列改造,一座充滿回憶的文化大院建成并很快投入使用。
文化大院外,老舊小學的操場被改造成了寬敞的停車場,原來的“大聯排”廁所也改造升級成了現代化的衛生間。西街村黨支部一班人用這些走心的規劃,感動了鄉親們,村里人都說起了詩一樣的話:“一切都好像沒變,一切又變得這么美好。這樣的日子才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