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4點30分準時起床,跑步6公里后回家,整理創作革命故事,已經成了陽谷縣居民高再盈雷打不動的習慣。“我在喜馬拉雅平臺宣講陽谷革命故事已有兩年時間。現在粉絲1356個,播放量達23.1萬篇次。”高再盈說。
“咱陽谷是革命老區,有很多故事值得銘記。”高再盈說,“通過文藝創作,傳承紅色基因,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我會堅持做下去。”
像高再盈這樣自發利用本土紅色資源進行文藝創作的人還有很多,張秋鎮中學教師常善良創作了山東快書《英雄韓子棟》,陽谷縣文化館楊風華編寫了情景劇《紅旗插上谷山頂》……陽谷縣融媒體中心也抓住時機,制作了《景陽岡上女民兵》《九都楊村旭日升》等系列黨性教育專題片。這些帶著鄉音鄉情的文藝作品走進機關、社區、村莊、企業和學校,成為各級黨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教材,讓老黨員重溫了奮斗歲月,堅定了初心;讓年輕黨員接受了思想洗禮,矢志擔當使命。
“線上+線下”齊發力,多種形式學黨史。陽谷縣充分利用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指揮部紀念園、坡里教堂、魯西第一個黨支部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全面強化本土紅色基因的挖掘和傳承;在“陽谷黨建”微信公眾號、“陽谷融媒”客戶端等平臺設立“黨史周周學”“陽谷革命故事”等專欄,常態化普及黨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