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凌晨1:00,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12樓會議室里依然燈火通明,規劃科、村鎮科、耕保科、聊城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與冠縣、高唐縣和臨清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的負責人圍在一起,繼續討論各縣市區城鎮開發邊界和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問題。
冠縣是林業大縣,轄內園地和林地數量眾多,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面臨巨大壓力。冠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王書興表示,當地農民喜歡在田間地頭種果園,果園面積大小不一,監管困難。這就導致零星圖斑太多,審查起來比較費勁,工作量很大。
“這項工作不要怕麻煩。我們一定要一塊圖斑一塊圖斑地進行判斷研究,不能漏過任何一個疑點。”針對冠縣存在的問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馮能斌帶領大家連續進行了三輪討論,幾易其稿,最終為冠縣“量身定做”了相關審查方案。
臨清經濟開發區擁有紡織、有色金屬、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是臨清市雙招雙引的主陣地。但是,由于轄內存在大量一般農田和基本農田,工業建設用地指標較少,項目落地難,對臨清市的招商引資工作產生了負面影響。當晚的審查會上,與會工作人員精心研判,充分利用現行規則,避讓生態保護紅線,成功解決了臨清經濟開發區、煙店工業園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工作中的難題。
審查會開到凌晨一兩點,午飯、晚飯全部在會議室里吃,這種工作模式已經持續了數日。
自5月13日以來,為加快全市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工作,聊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相關工作人員加班加點,晝夜奮戰。整理數據、查閱檔案、現場舉證……工作人員勤勤懇懇,沒人喊累,也沒有一個人掉隊。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關系著國家生態安全、糧食安全和國土安全,是建成科學適度有序的國土空間布局體系的關鍵,對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發揮著基礎性作用。目前,聊城生態保護紅線已經劃定并上報自然資源部,等待批復;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城鎮開發邊界控制線已經通過4輪試劃,計劃今年9月份在全省開展報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