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不起蒜,留在地里爛。”這句農(nóng)諺的意思是,到了小滿時節(jié),大蒜已成熟飽滿該收獲了;不及時收獲,大蒜就要爛在地里。今年大蒜價格行情較好,很多蒜農(nóng)都喜上眉梢。
可是,東昌府區(qū)侯營鎮(zhèn)顧莊村的蒜農(nóng)顧明喜卻愁容滿面:他種植的400畝大蒜,僅收獲五六十畝便沒錢再雇人刨蒜了。眼看300多畝大蒜要爛在地里,他求助說:“誰能來幫俺收大蒜!”
遇到好行情,卻沒料到天氣“攪局”
6月1日上午,一場降雨過后,顧明喜家的蒜地里少了一些蒜味,多了一絲清涼。
顧明喜穿著厚外套和老伴拿著特制的刨蒜工具,東一下西一下地刨挖著大蒜,顯得非常無助。刨300多畝的大蒜,他們的力量實在太過渺小。
當(dāng)天的降雨把蒜稈和大蒜都澆得水濕,為他們收蒜的工人都沒來干活。“一大早只來了一個人,還是討要昨天工錢的。”顧明喜說。
顧明喜今年66歲,之前磨過面、釀過酒。自稱愛“逆向思維”且很少失手的他,這次卻遭遇了滑鐵盧。
去年秋季,他投資130余萬元承包了400畝土地,擴(kuò)大大蒜種植規(guī)模,其中借、貸款50多萬元。因為資金到手晚,大蒜種植日期出現(xiàn)延后,再加上去年冬天寒流來得較早,導(dǎo)致蒜苗受損嚴(yán)重。
“有很多蒜苗都凍死了,不但產(chǎn)量受影響,大蒜的品相也不太好看。”顧明喜苦笑著說,今年鮮蒜價格不錯,每公斤達(dá)到了3.6元左右,但是沒想到好行情被壞天氣“攪局”了。
更要命的是,他眼下還有300多畝大蒜沒有刨出來。“再過七八天,大蒜就要爛在地里了,可我手頭急缺資金,雇不起工人了。”顧明喜含著眼淚說,現(xiàn)在他心急如焚,但又無可奈何。
資金鏈斷裂,刨蒜雇不起工人
“大蒜錢,不好拿,不是跪著,就是爬。”這是描述人工刨蒜的辛苦狀態(tài)。
正因如此,刨蒜的人工費(fèi)不斷上漲。“今年即使是一個女工刨大蒜,一天也要一百七八十塊錢,男工一天得二百多塊錢。”郭明喜說,現(xiàn)在雇人干活務(wù)工費(fèi)都實行一日一結(jié),當(dāng)天不給錢,第二天人就不來上班。對他這種資金鏈斷裂的種植大戶來說,工人要錢要得更緊。
“我們兩口子每天早晨4點多就起床刨大蒜,一直干到晚上8點多,累得直不起腰。”顧明喜伸出開裂的手指對記者說,因為刨蒜,他的手指甲也快磨沒了。
為加快刨蒜速度,顧明喜在收獲大蒜前花6萬多元購買了3臺大蒜收獲機(jī)。但這3臺機(jī)器每天僅能刨挖20多畝大蒜,并未達(dá)到他的預(yù)期效果。
刨蒜、裝蒜、運(yùn)蒜,收蒜過程處處需要錢。顧明喜說,從5月26日收大蒜開始,平均每天有五六十人為他收大蒜,開支巨大。如今手頭資金鏈斷裂,一下讓他陷入絕境。
“誰能來幫俺收大蒜呢?”顧明喜說,如果有二三百人為他刨蒜,三四天工夫便能把這300畝大蒜收完,但現(xiàn)在的難題是沒錢雇人。
“目前,我急需資金支持,用于支付工人工錢,這個愿望若能盡快實現(xiàn),那就太好了。”顧明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