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四屆飛天獎電視劇一等獎作品《緊急起飛》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講述的是我國空軍某運輸小組在執行任務時,飛機被撞,機組人員臨危不懼,團結一致,最終駕駛飛機成功迫降的故事。
6月7日,記者走近故事原型之一魏成景,聽他描述那驚心動魄的生死6分鐘。
兩機迎頭相撞
時間回到1982年9月20日上午9時30分許,天空晴朗,我空軍一架安-26運輸機從張家口機場起飛,剛剛升至800米高度,一架殲7戰機突然迎面飛來,雙方均無法躲避,兩架飛機相撞,殲7瞬間失控墜地,安-26運輸機頭下部包括前起落架被削掉,極速下墜。
當時,安-26運輸機上有7名機組成員,包括32歲的女機長劉曉連、飛行員常繼堂、空勤機械師魏成景、領航員胡興元、通信長蔡新成、機械員宋春明、特設員張殿義。“撞機很猛烈,我們機組人員一時全部震暈了。”回憶事故發生的那一瞬間,魏成景仍心有余悸。當飛機墜落至400米高度時,魏成景清醒過來,他馬上叫醒機組其他成員共同搶救飛機,迅速檢查整體狀況,發出“機翼、尾翼完好,發動機工作正常”的通報,穩定了全體人員驚慌的情緒。
成功迫降草坪
飛機仍在下墜!氣流和液壓油從通信艙撞出的大洞處直往座艙灌,整個駕駛艙煙霧彌漫。機長劉曉連與飛行員常繼堂一起拼命拉操縱桿,其他人員迅速排除幾處關鍵故障,在全體機組人員的密切配合下,飛機終于停止下墜。
飛機因通信系統發生故障,無法聯系地面救援。機組人員一致決定回張家口機場迫降。劉曉連和常繼堂憑借豐富的經驗將飛機開回了張家口機場上空,并成功對準了機場跑道。機長劉曉連下達降落命令時,魏成景發現自動收放手柄已經失靈,主起落架由于變形也無法放下。魏成景焦急萬分。此時,機場上空還有6架戰斗機等待降落,如果安-26運輸機在跑道上出現更大問題,勢必嚴重影響兄弟部隊戰機降落。而且安-26運輸機還有4噸燃料,一旦機腹迫降,引起爆炸,那跑道兩邊的十幾架飛機就非常危險,復飛更不現實。“到草坪上迫降。”魏成景向機長劉曉連提出建議,機長果斷采納,飛機駛向機場草地跑道。
在離地數米高時,機長劉曉連下令關掉引擎,讓飛機以無動力滑翔狀態“滑”入迫降場,最大限度保住飛機和機組人員安全。可是,關鍵時刻,幾種常用的方法均失靈了,魏成景憑借豐富的經驗,采用多種辦法,在飛機觸地的一瞬間,讓發動機停止了運轉。最終,飛機在離機場邊緣大壕溝前幾十米處停了下來。魏成景顧不上自己的傷,背起斷掉一條腿的蔡新成快速離開飛機,把他放在安全的地方后,冒著飛機可能爆炸的危險,再次返回,找到了蔡新成丟掉的半截腿,希望拿到醫院能重新接上。
從撞機到迫降,僅用時6分鐘。事后,專家對這架安-26運輸機檢查時發現,機上鉚釘等連接件大多已斷裂,估計再飛行幾分鐘就會解體。表現英勇的機組被授予“臨危不懼、英勇獻身的英雄模范機組”稱號,劉曉連、蔡新成分別記一等功,常繼堂、魏成景分別記二等功,機組其他成員記三等功。
奮戰在“第二戰場”
這次撞機事故造成魏成景腰椎壓縮性骨折,后被定為七級傷殘。1985年,魏成景退役,回到聊城,在原聊城地區物資局金屬回收公司踏上了人生“第二戰場”。
科長、業務副總、總經理……一開始,魏成景工作順風順水。直到1998年,公司經營遇到困難,魏成景下崗了。開飯店、建板廠、賣白鐵皮……不服輸的魏成景咬牙堅持著。政府相關部門給他安排了新的工作崗位,倔強的魏成景不愿給政府添麻煩,謝絕了。
2002年,魏成景加入聊城城鄉偉業房地產開發公司創業團隊,一班人白手起家,為聊城貢獻了多處經典樓盤。擔任公司副總經理的魏成景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退役軍人,我不能給政府添麻煩。人的一生,決不能讓命運支配,而始終要靠自己去積極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