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城市看作一個有機體,城市管理就是遍布這個有機體全身的血管。大到雨污分流工程,小到一個井蓋、一個花箱……城市功能、環境衛生等每個方面都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市城市管理局從“為民、便民、利民”的角度出發,打造“貼心城管”黨建品牌,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下足“繡花功夫”,以實實在在的服務,提升城市環境品質,不斷增強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幸福感。
實干之心 厚植為民理念
做百姓貼心人,就要及時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市城市管理局環衛服務中心負責全市垃圾清運、廁所清污等工作。劉長勝是環衛服務中心清運隊黨支部書記、垃圾清運科科長,在每座垃圾中轉站的醒目位置,都能看到他的聯系方式。最近劉長勝很高興,因為他接到的投訴電話少了。
“環衛人員清運垃圾的時間都是在深夜,一般在晚11點至次日凌晨4點之間。”劉長勝說,本以為這樣可以避免擾民,但清運過程中,車輛設備發出的聲響還是會影響垃圾中轉站周邊群眾休息,劉長勝的電話也因此被打爆了。
民有所求,必有所應。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劉長勝帶領支部黨員,深入垃圾中轉站周邊小區,通過聊天的方式了解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經過幾天的調查摸底,劉長勝與支部黨員們確定了新的工作方案。在市城市管理局黨組的支持下,市城市管理局清運隊由黨員克服困難、帶頭執行,將清運時間改到了凌晨4點之后。“以前一個月內能接到幾十個電話,現在好幾個月都接不到一個電話了。”劉長勝高興地說,現在垃圾中轉站周邊群眾見了他都會熱情地打招呼,這事真是辦到群眾心里去了。
市城市管理局以此為契機,對全市垃圾中轉站選址進行調研,并在遠離居民區的位置新建了32個垃圾中轉站,垃圾清運車輛也由原來的柴油車變成了電動車,盡一切可能減少噪聲對群眾的影響。
“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關乎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們堅持黨建引領,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理念,更多地站在市民角度去謀劃和推進工作,讓城市更宜居、讓人民更幸福。”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邱梅道出了打造“貼心城管”黨建品牌的初衷。
繡花之功 展現城市風采
盛夏時節,穿行于城區,一條條縱橫交錯的道路,一座座造型美觀的天橋,一處處生機盎然的公園……每一個生活在這里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這座城市面貌的喜人變化。這些變化是市城市管理局下足“繡花功夫”、展現城市風采的生動縮影。
“細微之處見真情。”市城市管理局執法支隊直屬大隊黨支部書記、副支隊長陳洪才對此深有感觸。前不久,一位眼鏡店店主致電反映,東昌路市人民醫院過街天橋附近的花箱影響了店鋪的生意。
當天,陳洪才便帶著市城市管理局執法支隊直屬大隊黨支部的幾名黨員來到了現場。經過核實,發現天橋附近設置的花箱確實影響了市民入店。市民想要進入店鋪,需要繞過花箱。有些市民怕麻煩,不愿繞道,就放棄了進店的打算,店鋪的生意也受到了影響。
花箱屬市城市管理局市政服務中心管理范圍,陳洪才找到了市政服務中心機關黨支部書記潘玉強,商討解決方案。隨后,他們緊密配合,協調工程車輛,重新選擇花箱擺放位置,從晚8點一直忙到了次日凌晨1點。市政服務中心和執法支隊黨員們的共同努力,讓店主非常感動:“作為外地人,我在聊城開店20多年了,聊城的服務越來越好,環境也越來越美,我很喜歡這里,也會向朋友推介聊城。”
此外,市城市管理局創新“智慧城管+網格化”管理模式,由各黨支部認領網格,推動“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轉變,全年派遣處置案件43723件,其中受理12345市民熱線案件22203件,將管理精細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城市管理無小事,為民服務永遠在路上。”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其超表示,市城市管理局將繼續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不斷擦亮“貼心城管”黨建品牌,讓城市更有溫度、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