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共有8處國有林場,總經營面積4.9萬畝(1畝約合666.7平方米),森林資源豐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發展。今年年初,聊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8處國有林場場長及技術人員赴濱州、臨沂、德州學習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助推聊城市國有林場林下經濟發展。”6月7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有林場管理站副站長于召賓告訴記者。為了解聊城市林下經濟發展新業態,近日,記者對聊城市林業發展現狀進行了實地探訪。
林下經濟促農增收
6月7日,在莘縣國有馬西林場,筆直挺拔的白楊林下隆起一座座食用菌大棚,工人們正在大棚內忙碌著。
“我一大早就來這里干活了,干得多拿得多,1個月能賺6000元,我滿意著呢!”來自林場附近村的村民李軍邊種菌種邊對記者說。
談到食用菌種植的效益,莘縣莘林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食用菌規模化種植基地負責人張增學如數家珍:“利用國有林場林下閑置的土地種植食用菌,提高了森林資源利用率,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按每公斤菌菇售價3元錢計算,一期項目600個拱棚建成后,年銷售收入將達到6300萬元,還能解決林場周邊村民的就業問題,提高村民收入。”
無獨有偶。為科學利用國有林場林下土地和空間,高唐縣國有舊城林場、冠縣國有毛白楊林場同樣大力推動林下種植多樣化、規模化。
據高唐縣國有舊城林場副場長杜斐介紹,截至目前,舊城林場已種植1000畝紫花苜蓿、700畝地瓜、800畝花生、300畝中草藥,試種了棗樹林、紫花地丁、雞冠花等35畝。冠縣國有毛白楊林場則大力種植牡丹、芍藥及油葵等經濟作物。
特色種養方興未艾
記者了解到,聊城市國有林場林下經濟發展規模在全省國有林場中處于前列。數據顯示:聊城市8處國有林場林下種植面積達到4500畝,林下養殖雞、鵝25000余只,養殖羊、豬等3700余頭。計劃今年年底種植面積達到7000畝,養殖規模達到55000余只(頭)。
6月7日傍晚,在莘縣國有馬西林場內,處處能看到散養的雞、鴨、鵝等家禽。據馬西林場場長石斌介紹,林下養鵝是林場進行立體養殖的一種嘗試。林場充分利用林地環境和畜禽養殖特點,實現種養效益最大化。“林地里的草幾天就被它們啃光了,還省了打除草劑的費用。”莘縣鼎耀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理孟令超說,鵝糞就地變為肥料,節省了林地的肥料投入,鵝蛋、鵝肉很受客戶歡迎。
廣平林場是生態休閑型林場的樣板。初夏時節,林場樹木郁郁蔥蔥、空氣清新、鳥鳴啁啾。在附近居住的村民會到林場里轉轉,或散步或閑聊,十分輕松愜意。廣平林場場長王吉貴說,廣平林場是聊城第一個國有林場,林場總面積2057.73畝,其中,林地面積1800畝,森林覆蓋率達70%。2014年,茌平整合廣平林場、金牛湖和茌新河濕地資源,成功申報茌平金牛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2019年12月,該濕地公園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驗收,目前,公園內有212種野生脊椎動物,其中,鳥類有160種。
森林旅游前景廣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根據相關規劃,聊城市將在各林場建設一批規模較大的林下經濟示范基地,使其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同時,大力發展森林旅游,充分發揮林場空氣清新、生態良好的優勢,合理利用森林景觀、自然環境和林下產品資源,發展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康復療養等產業,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提高經濟效益。
于召賓說,目前,聊城市正在推進的康復療養、旅游觀光項目有2個。第一個是在馬頰河林場建設聊城市宜養園醫養服務有限公司健康養老項目。該項目投資2500萬元,占地150畝,建有健身區、休閑區、垂釣區、種植區、養殖區等配套設施。項目實行最新的醫養結合政策,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務。項目租賃馬頰河林場內12個閑置的小木屋,經重新裝修、改造后已投入使用。
第二個項目是馬頰河房車露營基地,這個基地將搭建“旅居+養老”一站式房車旅行綜合服務平臺,掀起新時代動態養老新模式,讓人們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與美景相伴,暢享旅居康養帶來的無限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