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當天就有兩部紅色題材主旋律電影正式上映,《1921》和《革命者》口碑都不錯,尤其是《1921》,目前票房排名第一。”今年紅色電影格外火,7月4日,記者從中影國際影城獲悉,目前兩部影片的排片率和上座率較高,日排片場次均在20場左右。
據中影時代影城(聊城民生店)總經理高傳甲介紹,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旋律題材影片理應是今年電影市場的主流擔當。除了這兩部紅色電影,該影院正在上映的另一部紅色電影是《沂蒙紅嫂俺的娘》,是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局聯合攝制的一部紅色主旋律電影。“這部片子已經上映一個多月了,很多單位包場組織觀看,作為對員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高傳甲說。記者了解到,該影片是山東省發掘紅色文化資源、打造紅色文化品牌、慶祝建黨百年的重要舉措,也是新時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7月4日,記者從淘票票網站上看到,《1921》《革命者》于7月1日上映。目前《1921》的票房為第一名,全國票房累計2.6億元,貓眼評分高達9.4分。《革命者》主要圍繞1912年至1927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展開,講述了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的李大釗,積極探索改變中國、拯救民族,追求正確革命道路的故事。兩部重頭電影同一天上映,讓觀眾有了更多觀影選擇。
此外,電影《紅船》和記錄醫護群體戰疫故事的《中國醫生》,也將于7月9日亮相大銀幕,加入用光影慶祝建黨百年的行列。
在星光水晶城小區居住的市民王樂寧剛剛觀看了《1921》這部影片,她告訴記者:“這部影片生動感人,讓我了解到革命先行者的艱辛歷程。我們正走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一定不能忘記他們的熱血精神和無怨無悔的付出。”
“我感覺電影《1921》太震撼了。它講述了100年前,先輩們為了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中國所付出的努力與犧牲。我愿意像先輩們一樣為了中國的強盛拋頭顱灑熱血。”7月3日剛在聊城萬達影城看完《1921》的水城中學高三畢業生李琳談及自己的感受時說,“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影片里革命者的熱情和犧牲精神,對我而言,這更是一次青春理想與革命歷史的‘雙向奔赴’。”她希望今后影院多上映一些紅色電影,讓青年一代更加熱愛黨、感黨恩。
退休干部劉宏強觀看完《革命者》后說:“我第一次完整地了解了李大釗先生的故事,非常感動。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烈士用犧牲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每時每刻。”
聊城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董秀梅認為,除了時代需求因素,今年紅色電影如此賣座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電影在表現力和敘事方式上有了巨大進步,在宏大歷史背景下,生動地展現了人物的形象,容易被現代觀眾所接受。董秀梅提到了“五一”期間上映的電影——《懸崖之上》,她說:“這部影片扣人心弦,以群像化的呈現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對英雄形象的塑造也更豐滿、真實,除了革命精神,也展現出英雄人物和普通人一樣的情感,這種電影表現方式的進步讓主旋律題材的影片更接地氣、更符合市場需求。”
另據了解,7月1日,共青團聊城市委組織黨員干部集體觀看了《1921》,一起回顧黨的光輝歷程,牢記黨的初心使命,引導大家積極投身崗位工作,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聊城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