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丹田發聲,就要先學會正確換氣。我們先放松全身,吸氣時,肺部擴張,呼氣時,小腹收縮……”7月30日,丁偉聲樂“門診”課堂開課。課堂上,丁偉向學員們闡釋了一個理念——身體本身就是一件樂器,每名歌者都必須找到自己聲音的特色。人們的發聲方法是否正確、用嗓是否科學,都需要“專家大夫”來診斷,這個“大夫”就是專業聲樂老師。
丁偉是聊城市著名音樂家,他不僅是優秀的歌唱家、作曲家,還是一名資深聲樂教育家。一直以來,他挖掘音樂人才,開設聲樂公益“門診”,向更多人播撒音樂的種子。
“很多人不了解自身嗓音條件,我便萌生出開設聲樂‘門診’的想法,就是想通過‘望聞問切’,糾正人們的發音,或進行天賦指數鑒定。”丁偉說,對于“嗓音疾病”,藥物治療的效果是短期的,只有學會科學發聲才能徹底解決問題。無論是教師、正在學習聲樂的學生,還是窗口工作人員,掌握發聲規律是最重要的。
丁偉介紹,來聲樂“門診”學習的人中有不少中小學教師。由于工作性質特殊,他們需要長時間用嗓,導致不少人患有咽炎、聲帶息肉等疾病,學會科學用嗓可以緩解相關癥狀。
此外,工廠工人也會到這里“尋醫問診”。任春仙是冠縣紡織廠的工人,平時喜歡唱歌,但總覺得聲音發不出來。后來丁偉了解到,任春仙工作的紡織廠內機器轟鳴聲很大,任春仙習慣了大聲說話,導致聲音變得嘶啞。在丁偉的悉心指導下,任春仙開始注意發聲方法,漸漸改變了之前嘶啞的音色,唱起歌來動聽了許多。
“聲樂‘門診’不僅可以治療身體上的疾病,還可以療愈精神、情緒上的疾病。”學員趙女士回憶,丁偉是他們朗誦團隊的指導老師,在一次交流中,丁偉發現她的音色很適合唱歌。這讓趙女士又驚又喜,沒想到丁偉通過聊天,就能判斷一個人的歌唱天賦。自那以后,趙女士的音樂熱情被進一步激發。
音樂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養生之道,這是丁偉從藝30多年的經驗。前段時間,丁偉的老朋友看見他的一張照片,忙問是不是近期拍的。其實這張照片拍攝于10年前,但是照片中丁偉的樣貌竟然與現在幾無差別。正如丁偉說的:“音樂有一種特殊的‘魔力’,可以讓人變年輕。”
學員謝先生也表示:“自己平時工作壓力不小,每天坐辦公室,身體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問題。通過和丁偉老師練習發聲、唱歌,很明顯感覺自己全身的氣息變得通暢,心情也舒暢了很多。”另一方面,丁偉授課的氛圍非常輕松,引導學員從日常瑣事中暫時解脫,返璞歸真,讓他們可以在音樂中“充電”,迎接新的生活。
弘揚傳統,傳遞真情,培養人才。“無法擺脫生活的忙碌,就在音樂中‘旅行’”,這是丁偉向更多人傳遞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