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初,我隨地區工作組到莘縣董杜莊鄉孔堂村包村。工作組駐地常有村干部和村民來和我們拉家常。其中有一位行動遲緩、身板寬厚結實、兩眼炯炯有神的老人。他每次來到這里,都是默默無語地坐在屋子的一角。我向房東打聽他,房東哈哈大笑:“他是老八路竇保田,曾經圍著麥秸垛轉圈,跟鬼子拼刺刀!”我對這位老人肅然起敬。
有一次,竇保田老人又來了。我問他:“您圍著麥秸垛轉圈是怎么回事啊?您捅死過幾個鬼子?”他兩眼直勾勾地看著我,嘴唇緊繃,就是說不出話來。我又問了好多問題,由于他不善表達,只零星回答了一些人名和地名。后來,我來到老人家里,看到家里只住著他一個人,還養著一頭牲口。他拿出三樣東西讓我看:一枚上世紀40年代的毛主席像章,一枚堂邑抗聯的徽章,一張由陳再道司令員、宋任窮政委簽發的復員證書。老人把這些文物珍藏了幾十年,是他那段光榮歷史的見證。
包村結束回到單位后,我對竇保田老人念念不忘。根據他簡單的敘述和復員證書上的簡要介紹,我查閱了相關的軍史、戰史,竇保田老人的那段光輝歷史展現在我的眼前。
孔堂村所在的魯西北地區,早年屬于冀魯豫三分區,后來劃歸冀南七分區。當年,陳再道司令員、宋任窮政委就曾在這個村子里住過。1944年冬,竇保田參加了八路軍,在七分區二十二團一營一連三排八班當戰士。他所在的連隊裝備著從日軍那里繳獲來的鋼盔和武器,戰斗力非常強,號稱“鐵帽子連”。竇保田隨部隊南征北戰,參加大小戰役、戰斗上百次。1945年4月24日晚,為配合南樂戰役,他所在部隊擔負了龍王廟地區的作戰任務;4月26日,他們徹底掃除了龍王廟附近的日偽據點;6月30日,為配合安陽戰役,竇保田隨部隊開赴平漢鐵路東段參加成(安)臨(漳)安(陽)戰役;7月20日晚,為配合陽谷戰役,他所在部隊強攻堂邑;21日下午攻克堂邑,全殲守敵。之后,部隊乘勝東進,圍困道口鋪,直逼聊城。大反攻開始后,竇保田所在部隊直搗平漢鐵路中段,當年8月15日,部隊向安陽之敵發起攻擊,解除日偽武裝,收復失地。竇保田作戰勇敢,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介紹人是劉洪博。
抗戰勝利后,竇保田所在部隊改編為二縱五旅十三團,開赴邯鄲以南執行作戰任務。因在戰斗中多次負傷,1946年7月,他戀戀不舍地離開了自己心愛的部隊。
回到家鄉后,竇保田積極參加農業生產勞動。他在鄉間過著儉樸的生活,當地政府和鄉親們給予他極大的關懷和照顧。他的許多戰友成了高級干部,有的老首長已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但是,他從未向政府和老領導提出過任何個人要求。
一晃30多年過去了,我一直沒有時間去村里看望這位老八路,也不知道他現在的情況怎樣。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謹向竇保田這位老八路、老黨員、老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