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1日,中共聊城市委十三屆八次全體會議召開,確立了“爭創一流、走在前列,奮力實現在魯西大地率先崛起”的奮斗目標,部署了“新時代興聊十大工程”,吹響了聊城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錚錚號角。兩年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錨定目標、迎難而上,深入實施九大領域改革攻堅,推動“新時代興聊十大工程”結出累累碩果,聊城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嶄新變化,干部群眾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
日前,本報組織記者采寫了“新時代興聊十大工程實施兩周年回眸·聊城五變”系列稿件,從五個方面系統回顧總結兩年來聊城發展取得的新成就、各領域發生的新變化,進一步凝聚全市上下奮勇攻堅的精氣神,為推進聊城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今天推出第一篇——《聊城之新》,敬請讀者關注。
■本報記者 苑莘
寒暑間兩次交替,730個日夜,時鐘分針畫出17520個圓……到今年的7月31日,新時代興聊十大工程已實施兩周年。回首過去兩年,我們的汗水與收獲同行——汗水灑在一座座橋梁、一條條道路、一間間廠房的建設現場,收獲了群眾滿滿的笑容。
星光不負趕路人。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日夜兼程,讓這座城市“脫胎換骨”,煥然一新。
“高鐵時代”的后發優勢
115公里的鄭濟高鐵聊城段上,無數辛勤的建設者正將汗水揮灑在幾百噸的架橋機、龍門吊、運梁車等鋼鐵“巨獸”身旁,他們將一個又一個800多噸的梁架設到巨大的橋墩上。由于心中期待熱切,“高鐵時代”似乎姍姍來遲,但聊城人沒有坐等!
為實現在魯西大地率先崛起,聊城市提出高質量發展基礎設施先行,以高水平基礎設施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加速高速鐵路入境、高速公路成網、干線公路貫通,加快水利提升、能源優化、信息融合、航空起步。
兩年時間里,高鐵、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或正在路上,或已近在眼前。“截至今年7月初,鄭濟高鐵聊城段累計完成投資70.2億元,占到總投資額的三分之一;雄商高鐵初步設計已完成,即將進入施工階段;聊邯長高鐵、聊城民用機場前期工作順利推進。”這樣的消息振奮人心。
全力以赴推進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是聊城擁抱“高鐵時代”的一個方面。在聊城市區的西部,聊城高鐵新區的建設者在緊張工作著。這群年輕人的拼搏勁頭十足,即使是從早晨6點就開始忙,天黑了仍然堅守在崗位上。“我們越早完成城源路等項目的建設任務,高鐵新區的框架就能越早搭好。”高鐵新區管委會干部段瑞朋介紹,“高鐵新區的定位是咱們聊城的發展新高地,我們肩頭的責任很重。”
時速數百公里的高鐵,讓高鐵網上眾多大城市的同城效應輻射到聊城。人員、信息、資金的高頻流動,意味著聊城只有在產業規劃、城建等多個方面主動融入、順勢而為,才能在“高鐵時代”實現后發先至。
為融入“高鐵時代”,聊城市高標準啟動了高鐵新區規劃建設工作。未來,高鐵物流、會議會展、總部經濟、現代金融、科技成果轉化、數據服務外包等嶄新的業態將在這里落地生根。這種主動性在沿線設站的莘縣和茌平區的高鐵新城建設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為融入“高鐵時代”,聊城市還對產業進行了謀劃:以“鏈長制”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本土化步伐,為承接隨高鐵而到來的生產要素做好準備;借助高鐵的速度,聊城市全力推進“聊·勝一籌!”品牌建設,聊城農產品的美名傳遍大江南北;借助高鐵帶來的同城效應,積極推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讓聊城成為更多人的旅游目的地……
工作一環接一環,措施一個又一個。“高鐵時代”,聊城必將后發而先至!
“雙招雙引”的國際視野
8月11日,韓國希杰集團在聊城市的第十次投資——年產1.6萬噸冷凍食品建設項目確定了施工團隊,正準備申請施工許可證。“之所以落戶在聊城,有基于聊城交通基礎設施水平較高和冷鏈物流產業發展迅速的考慮,更重要的是聊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外資引進的重視。”項目相關負責人張國斌介紹,為促進項目落地,聊城市委書記孫愛軍,市委副書記、市長李長萍和希杰集團領導專門進行了對接。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過去兩年里,聊城堅定不移把“雙招雙引”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立足謀長遠和實現大跨越,吸引全球生產要素集聚。
5月20日至21日,市委書記孫愛軍帶隊在上海開展系列招商活動,組織召開 2021聊城(上海)高質量發展招商引資推介會,現場簽約項目21個、簽約額135.38億元;6月10日至11日,市委副書記、市長李長萍在江蘇省揚州市和蘇州市考察企業、推進項目……黨政主要領導抓招商已成為聊城的“新常態”。今年1—7月,市、縣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外出招商356次,拜訪企業機構1120家。其中,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外出招商12次,簽約項目82個、簽約金額460.8億元。
在世界經濟形勢復雜嚴峻的當下,聊城把“雙招雙引”的發力點拓展到全球,以國際視野實現了穩外資穩外貿。
國際視野下,聊城市全面提高了開放水平。今年的第二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上千家跨國公司的領導人齊聚青島。為提高特色產業發展水平,聊城市軸承產業“精銳盡出”,展現優勢,洽談合作,打響了“軸承小巨人 聊城大智造”的招牌,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簽約落地。
國際視野下,聊城市推出了通關便利化、24小時退稅、搭建跨境電商平臺等便利措施,拿到了上半年新增59家跨境電商企業、培育6個公共海外倉的亮眼成績。
國際視野下,聊城市建立健全了外商投資全流程服務體系,上半年新注冊外資企業35家,同比增長133%。“實際使用外資2.33億美元,同比增長905%,增速全省第一”的成績令人矚目。
國際視野下,聊城的招才引智范圍拓展到了海外。聊城市舉辦了“2019中國·聊城海外高層次人才交流會暨高層次外國專家齊魯行”活動,吸引了來自23個國家的60余名海外專家齊聚水城。聊城市還建設了留學人員創業園,吸引海內外人才“為我所用”。
……
“爭創一流”的新風正氣
過去,聊城人被稱為“慢牽牛”,意思是說聊城人遇事不爭不搶,做事不緊不慢。過去的兩年,這種精神狀態悄然改變了,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形成了“爭創一流”的新風正氣。
在這新風正氣中,有“事事爭第一”的“心氣”。
加速度是實現追趕目標的保證。過去兩年間,全市各條戰線的干部職工丟下了“怕冒尖”的思想包袱,自抬標桿,向全省前列的目標沖刺。今年7月初,上半年的經濟發展“成績單”出爐,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列全省第二。
在這新風正氣中,有干事創業的朝氣。
發展是第一要務。過去兩年間,聊城市通過領導幫包、靠前服務、項目“店小二”等措施,一次又一次刷新了項目建設的“聊城速度”:莘縣宏坤智能科技數控機床制造項目從洽談、簽約到落地投產用時40天;高新區國弘富博科技精密制造加工項目一期從初次磋商到設備進場僅用了15天。
在這新風正氣中,有銳意改革的豪氣。
園區是發展的主陣地,其體制改革事關開發區發展的動力和活力。過去兩年間,聊城市銳意改革,持續精簡各開發區的管理體制,突出其經濟管理職能。如今,全市各開發區已形成了優勝劣汰、精簡高效、激勵競爭、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制,干部職工從“讓我干”向“我要干”轉變,干事創業氛圍更加濃厚。
在這新風正氣中,有直面問題的勇氣。
針對群眾滿意度工作中的問題,聊城市在全市范圍內組建四千余支“民情書記”服務隊開展“三遍訪”活動,一萬五千名機關干部深入基層,圍繞提升干部作風、提升營商環境、提升群眾滿意度“三個提升”,聽民聲、知民意、解民憂。東昌路王口橋、二干渠橋、徒駭河橋三處“細腰橋”拓寬等一大批民心工程由此實施。
在這新風正氣中,有勠力創新的膽氣。
為了優化發展環境,聊城市著力打造貼近群眾、全民參與、接地氣的政務公開創新品牌“公開聊亮”。對執法過程、辦公日程進行直播,市民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務會議,設立基層公開議事日等一系列“稀罕事”逐步變成了“家常便飯”。在中國政務公開發展研討會上,聊城市作為全國唯一的地級市作了典型發言。
……
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過去兩年的水城大地上,九大領域改革攻堅穩步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加快釋放,聊城正以前所未有的全新姿態闊步前行,向著新時代邁進。“脫胎換骨”的聊城正加快在魯西大地率先崛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