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半年研發,聊城某初創企業負責人王彥勝的“心血”距離投入市場只剩下了最后一個環節——他設計的紡機中框通過了魯西質檢中心的耐用程度測試,進入了產品試用階段。
“中框是紡機的易損耗配件,是紡織企業降低成本的關鍵點之一。為研制新產品,我們嘗試過很多種方案,花費巨大。”8月9日,王彥勝告訴記者,讓他沒想的是,在產品試用前的最后一個關口,檢測費用原本需1萬多元,使用科技部門提供的創新券后,只花了1000多元。
王彥勝所說的創新券,是我省推出的一項普惠性激勵補貼,專門用于補貼中小微企業使用共享科研儀器開展的科創活動。
2019年,聊城市創新券推廣工作進展緩慢。市科技局認真查擺問題,創新工作方法,積極擺脫工作被動落后局面,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今年4月,聊城市創新券使用單數達到208單,獲補助金額達52萬余元,位居全省第一。
激勵力度不夠?改!省里補貼后聊城再補
針對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的資金不足問題,聊城市加大創新券推廣工作力度,出臺《創新券使用管理辦法》,規定使用方在獲得省級補貼的同時,市財政再給予30%的補貼,同時根據服務合同額的5%對儀器供給方進行補助。
這樣的補助力度全省罕見,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創新意愿。
山東凱美瑞軸承科技有限公司啟動“大型礦山裝備用高承載長壽命軸承單元研發”項目,委托專業檢測機構測試產品壽命,并通過申領創新券獲得了3.2萬元補助。
享受補助后,該公司準確把握發展機遇,近期又啟動了3個研發項目,并申請創新券政策補助,金額達7萬余元。據介紹,在該公司研發的項目中,有2個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聊城,像凱美瑞軸承一樣享受到創新券紅利的軸承生產企業還有很多。據統計,目前,全市享受創新券補助的中小微企業中,軸承生產企業占42.42%。
科研資源不足?改!深入挖掘創新潛能
如何為有創新創業意愿的企業開展科研活動找到適合的儀器?市科技局深入挖掘整理全市資源,大力豐富創新資源供給。
魯西質檢中心的轉型就是典型案例。
魯西質檢中心由2個國家級質檢中心、6個省級質檢中心、5個省級計量重點實驗室和26個市級專業實驗室組成,實驗、檢測設備達到全國一流水平。
在市科技局的指導下,該中心開始由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向科學研究型機構轉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套餐式”“私人定制式”服務。
此外,聊城市還督促指導各級各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創業載體,對外開展科技創新服務,真正減少了科技資源的“空置率”。
截至目前,聊城市可向企業提供創新支持的大型設備已有1102臺套。
兌付程序復雜?改!兌付周期從一年變為一個月
為了幫助企業減輕科研創新的投入壓力,市科技局修改創新券使用辦法,簡化兌付程序,將創新券兌付周期由一年調整為一個月,并簡化了申請流程和兌付程序,全部網上兌付。為提高工作效率,市科技局還公開招標,引入中介機構,為中小微企業和創業(創客)團隊的創新券申領提供全流程專業化服務。
這些舉措激發了陽谷龍大電纜、山東嘉能電纜、澳潤(山東)藥業等眾多中小微企業的科創主動性,加快了這些企業向科技創新型企業轉型的步伐。
一張小小的創新券,將政府、科技載體、企業和創業者連接在一起,收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下一步,我們將把創新券推廣工作與黨史學習教育結合起來,按照‘爭創一流,走在前列’的目標,敢為人先,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抓手,進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優化工作方法,加大服務力度,讓創新券掀起更大科技創新潮!”市科技局局長王越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