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冠縣東古城鎮田馬園村,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儲存農產品130萬公斤的聯體冷庫建成投用。冷庫東邊是村集體規劃建設的260幢別墅,西邊是村民種植的270公頃果樹。
“全村年產水果1000萬公斤,這座冷庫的建成投用,緩解了村中冷庫容量不足的現狀。”田馬園村黨支部書記田英沖說。
田馬園村是冠縣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今年上半年,冠縣加快補齊“三農”領域短板,在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上取得可喜成效。
建成33個冷藏保鮮設施——
農產品儲存能力增加900萬公斤
冠縣是農業大縣,全縣共有耕地81220公頃,居全市第三。其中,果蔬種植面積57513公頃,年產果蔬24億公斤。但是,全縣農產品冷藏保鮮設施卻不足100個,與果蔬存儲需求相去甚遠。
田馬園村是最好的例證。該村林果種植面積270公頃,年產林果1000萬公斤,是冠縣最大的林果種植專業村。但是,在今年之前,全村僅有一座占地3600平方米、儲存能力250萬公斤的冷庫。
“村內超過半數的種植戶,在外面租賃冷庫儲存水果。水果外運儲存,不僅需要支付高昂的運費,還會對水果造成一定的損耗。”田英沖說,他也曾想過自建冷庫,但因高額的費用而止步。
為加快推進農產品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今年,冠縣14個縣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家庭農場)建成33個農產品冷藏保鮮設施,在原有基礎上增加農產品儲存能力900萬公斤。
對參與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的14個縣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家庭農場),冠縣財政局按照不超過建設實施總造價30%的比例進行補貼(單個主體補貼規模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田馬園村冷庫總投入350萬元,補貼100萬元,極大地緩解了資金壓力。”田英沖說。
投入專項經費1000余萬元——
為民營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8月15日,東古城鎮欒莊村豬場中,150公斤飼料借助自動喂料機精準投放給100頭生豬。這一過程被豬場內安裝的監控拍下,通過健康肉供應鏈標準創新平臺傳回山東青鮮源食品有限公司。
“健康肉供應鏈標準創新平臺與合作的養殖戶、飼料供應廠聯網,可以全程記錄生豬養殖、飼料供應情況,有效避免了劣質豬肉的產生。”山東青鮮源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欒萬軍說。
山東青鮮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豬養殖、屠宰、運輸、銷售于一體的鄉鎮民營肉類加工企業。目前,與之合作的養殖戶、飼料供應廠共計50余家。如何對養殖環節進行監管,確保肉食品安全,是該公司一直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了解其需求后,今年,冠縣撥付30萬元,為該公司建設了健康肉供應鏈標準創新平臺。
“原來監管,主要靠‘土辦法’,把檢疫證號蓋到豬屁股上。這種方式耗時,豬肉品相也不好看。”欒萬軍說,健康肉供應鏈標準創新平臺的建立,不僅解了他的燃眉之急,還節約了人工成本。
鄉鎮民營企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冠縣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支持鄉鎮民營企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整合涉農資金600萬元——
創建3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
8月14日,煙莊街道東開河頭村新建的口袋公園內,十幾位老人正圍坐在一起拉家常。供他們圍坐的暗紅色木質長椅與近旁的碧綠荷葉、土黃色農耕文化墻共同構成了一幅水墨畫。
去年,這里還是一處占地0.2公頃、深10米的廢棄垃圾坑。“垃圾坑存在至少50年了,一到夏天特別臭。”東開河頭村黨支部書記岳習國說。
2020年,冠縣統籌整合上級財政涉農資金600萬元,在東古城鎮田馬園村、煙莊街道東開河頭村、店子鎮東化村3個村莊啟動省級美麗鄉村示范創建項目。收到專項經費200萬元后,東開河頭村立即編制建設規劃,對垃圾坑進行全面整治,并在附近建設文化長廊和村史館。目前,這3個村莊全部完成了項目規劃編制和建設內容,正對照驗收標準穩步推進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