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莘縣大張家鎮東倉村鄉村記憶博物館來了“新成員”:村民送來的一輛“東德”牌自行車。“你這車子當時買的時候很貴吧?我看現在還能騎,也挺干凈,咱們博物館又多了件寶貝。”村黨支部書記唐德勇笑呵呵地接過車子,輕輕拉動鈴鐺繩,鈴鐺發出清脆的響聲。
走進東倉村鄉村記憶博物館大門,墻壁上生動的農耕圖、喜慶的豐收景、奮斗的農民身影,仿佛將歷史定格。“這都是我們小時候的記憶,打場、耕地、推磨、打水、鍘草……現在已經建好了,村民們非常喜歡這里。”唐德勇興奮地介紹,他們用了幾年時間精心建設了東倉村鄉村記憶博物館,如今展品已有上千件,“這可都是我們東倉村的寶貝。”
過去幾年,東倉村人逐漸搬進樓房,村“兩委”干部一直牽掛著留住最美鄉愁,傳承鄉村文化。他們開始重視老物件、老家具以及民俗物品的收集和收藏。為此,他們自行去外地參觀學習,發動村內收藏愛好者捐贈有收藏價值的老物品。
“對搜集到的這些東西,我們有保護的職責。凡是村民捐獻的東西,都制作了標簽,標明名稱、用途、捐獻人基本情況,村民看到自家的東西進了村里的博物館,就更自豪了。”唐德勇說,2019年趕上化工園區周邊村莊拆遷,村“兩委”干部和熱心村民,每天走街串巷收集到大量老物品。
今年8月,東倉村村委會新辦公樓已建成,村“兩委”將村委會老辦公場所建成了鄉村記憶博物館。“這是我們全村的鄉村記憶,希望咱們的村民特別是年輕人走得再遠,也不要忘記村莊原來的模樣和奮斗的故事。”唐德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