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5年經營家庭作坊算起,孟凡勇跟軸承打了30多年交道。2012年以來,孟凡勇以生產進口軸承替代產品為目標,不斷對公司產品優化升級,實現了產品質量的大幅提升。
在最近舉行的聊城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大賽中,孟凡勇獲得“十大返鄉創業典型”榮譽稱號。
小有名氣的“萬元戶”
1968年出生在臨清市煙店鎮許張寨村的孟凡勇,正好趕上煙店軸承產業起步。
“由于村里的土地含鹽量高,種莊稼收成不好,村民迫于生計,紛紛外出打工。”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孟凡勇開始嘗試在家庭作坊中從事軸承翻新,成了村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1988年,20歲的孟凡勇憑借一股韌勁和吃苦精神,踏踏實實經營著自己的小作坊,每個月收入2000多元,讓他和家人感到很滿足。年收入兩三萬元,也讓孟凡勇成為小有名氣的“萬元戶”。
外出學習開眼界
兩年下來,孟凡勇發現自己在技術方面的短板越來越明顯。
1990年,帶著對軸承生產技術的渴求,孟凡勇到泰安軸承廠從事軸承銷售工作。8年時間里,他虛心向同事學習軸承生產技術、深入了解市場行情,像海綿吸水一樣學習各種知識。
在開拓市場過程中,孟凡勇發現泰安的軸承生產技術可以作為煙店軸承產業的一劑“補藥”,兩地的軸承產品能夠互補,結合起來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多選擇。于是,在孟凡勇的引薦下,很多煙店軸承生產企業把職工送到泰安軸承廠學習。
返鄉創業結碩果
2010年,孟凡勇在煙店鎮成立山東永翔特種軸承有限公司。2012年,孟凡勇的兒子孟祥旭從軸承制造專業畢業后,提出了對產品進行升級的意見,卻遭到孟凡勇的反對,“一臺新設備要投資300多萬元,產品多久能投放市場還是未知。”
“走什么路,市場說了算!”對孟凡勇來說,許張寨村黨支部書記許廣啟的話如醍醐灌頂。
通過走訪新客戶,孟凡勇的思想轉變了。“老客戶需要老產品,我不能變;新客戶需要新產品,我必須變。”孟凡勇說,很多國企客戶需要進口軸承的替代產品,這讓他明確了努力的方向。
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孟凡勇的企業年產值達到8000萬元,吸納170名群眾就業,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