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時至金秋,陽谷縣教體工作者也迎來了“豐收時節”。
376,這是在日前舉辦的第十九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NOC)山東賽區決賽中陽谷縣獲獎學生數。今年聊城市共有823名學子在此項賽事中獲獎,陽谷占45.7%;另一項成績同樣令人矚目: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全縣共12人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近三年就有5人……
這幾項數字,是陽谷教育“秋收”成果的一個縮影。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成績是一點一點干出來的。從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到教育信息化的穩步推進,陽谷教體人用實踐書寫了一張張亮眼答卷,而其背后的發展思路與改革經驗,值得教育工作者們細細深思。
強基固本 答好“教育發展卷”
墻上的大屏,眼前的小屏,師生的目光來回轉換,學生敲擊鍵盤的手一刻不歇……這是9月2日李臺鎮中心小學編程課上的一幕。
李臺鎮中心小學是陽谷縣一所普通的鄉鎮學校。近幾年,該校引進專業設備,逐步構建了以編程教育、基礎搭建、3D建模為主的人工智能課程體系。作為學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親歷者,該校校長楊繼勇感觸頗深:“現在農村學校和城區學校一樣,孩子們也有機會上人工智能課,享受同樣優質的教育資源。”
該校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建設的成果也在NOC山東賽區決賽中得到充分體現。376名獲獎的陽谷學子中,有6名來自李臺鎮中心小學。
2017年以來,陽谷縣政府先后投入資金約8.7億元用于改善辦學條件,并在化解14處大班額項目基礎上,投入各項資金共6316萬元用于優化提升縣域教育資源配置。與此同時,陽谷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從小學四年級起全面開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據統計,僅2017—2018年,全縣就累計投入資金4600余萬元為學校配備高標準人工智能教育基礎裝備。今年年底前,該縣預計可完成智慧校園覆蓋率40%的建設目標。
強勁投入為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2017年,陽谷縣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績,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級驗收,同年被省教育廳授予“山東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單位”稱號。幾年間,該縣又被評定為山東省智慧教育示范區,以及全省首批,也是聊城唯一一個山東省人工智能教育試點縣。如今,陽谷縣教育發展基礎更加堅實,教育信息化建設水平已走在全市前列。
整體規劃 答好“教育質量卷”
今年9月,陽谷縣2021屆的3792名高三畢業生將前往五湖四海,開啟他們的全新旅程。據統計,陽谷縣高考本科錄取人數已連續四年呈上升態勢,2021年尤為突出,有2人分別被北大、清華錄取,2人被上海交通大學錄取,1人被復旦大學錄取……
高考結果是對高中階段教學水平的一個側面反映,也是該縣分階段提升全學段教育質量這一實踐成果的直接體現。
小學階段重視基礎教學,抓習慣養成。陽谷縣通過開展自主課堂和學生社團活動,打造學生有特點能發揮、有特長能展示、有潛力能培養的核心素養提升機制。初中階段重視學習方法指導和興趣培養,以活動促發展,強調核心素養,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高中階段一方面抓整體提升,實行學科教師分包制度,全方位做好學生的培優、補弱、糾偏工作;另一方面抓優質生培養,促進“清北學堂”計劃落實落地,并在全市率先設立陽谷英才教育專項基金,用于資助全縣素質教育項目,為優秀學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分階段培養得以落實落地的關鍵,在于有優質教師隊伍的強力支持。2017年以來,陽谷縣教育和體育局累計招聘新教師2098名,占全縣教師總數的四分之一。在充實師資隊伍的同時,陽谷縣推出了“三為主”教研機制和“四研一訓”教研模式,積極開展教學觀摩、區域教研、片區集備、專遞互動課堂等各類教研活動,并每年自籌資金140萬元邀請全國知名教育專家和名師來陽谷開展“普惠性”全員教師培訓。
“截至目前,已聘請260余名專家和名師來陽谷講學授課,完成260余場大型培訓活動,培訓教師總計達6萬余人次,讓更多一線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接受了新的教學理念,提高了自身業務能力。”陽谷縣教體局副局長袁道勇介紹。
治痛疏堵 答好“教育服務卷”
8月26日,聊城市德青餐飲公司的藍色廠房內,負責設備安裝與調試的工人正緊張忙碌著。該公司負責人徐長青介紹,9月中旬,公司將正式為全縣有需要的小學及幼兒園提供午餐配送服務,“經初步估算,我們一天可提供8萬至10萬份營養午餐”。
中午接送孩子上下學,給孩子準備午飯,對上班族家長來說并不是件方便的事,然而,把孩子送到“小飯桌”,很多家長又會有所顧慮。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陽谷縣在今年正式啟動午餐集中配送計劃,并通過層層把關與篩選,最終選擇與深圳市德保膳食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這家集學生營養餐制作與配送業務于一體的供應鏈公司。“切配、生產、分裝過程均在10萬級無菌生產車間內完成,菜品也由專業營養師配制。后期,家長、學生可隨時過來進行實地觀摩,對我們的工作進行監督。”徐長青說。
圍繞“讓群眾滿意”這一目標,陽谷縣教體局堅持以教育評價問題導向,持續在開展滿意度調查、完善滿意度測評機制、全面凝聚家校合力、嚴格規范辦學行為、嚴格中小學招生管理、嚴格監管教輔材料征訂、全面落實職稱評審向農村教師傾斜政策、嚴格落實貧困生資助政策、多渠道強化教育宣傳、優化課后延時服務十項工作上發力。在這一項項舉措的落實中,陽谷縣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如今,“四小”工程的開展,解決了優秀教師“下不去,留不住”的問題,“落地式家長學校”的建立,為家長們提供了家校溝通的平臺,免學費、發放助學金等工作,讓貧困生資助工作實現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蓋……
孩子們幸福的笑臉、老百姓真切的獲得感,便是教育改革發展成就最直觀、最生動的體現。2017年以來,在山東省委、省政府和聊城市委、市政府組織的社會滿意度問卷調查中,陽谷縣教育體育工作連年位居前列。如今,陽谷縣的教育故事仍在繼續,一批又一批教體工作者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對“辦人民滿意教育”這一承諾作出生動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