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這兒完全是綠色養殖,場區里一點兒怪味都沒有。養雞20多年,心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踏實過。”9月6日,冠縣斜店鄉南史村養殖戶王占祥說。
聊城“零容忍”態度堅決治理畜禽養殖污染,近期督促全市29196家養殖場戶配套建設了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設施或委托第三方收集處理,既讓廣大養殖場戶守住了金山銀山,又給村民們留下了綠水青山。
養殖戶
場區內沒了熟悉的“味道”
9月6日,走進南史村村南一家養殖場內,王占祥正給雞喂飼料,雞舍內地面干燥清爽,沒有曾經熟悉的“味道”。
一條長長的清糞帶是環境清潔的“奧秘”,只要按動開關,雞糞就會順著清糞帶裝入雞舍門口一輛三輪運輸車的后斗內。“我這里的雞糞每天都清理,運往附近的一家有機肥生產廠,養雞場內實現了綠色養殖,不會留下一點污染源。”王占祥說。
從王占祥的雞舍向南12公里是冠縣東古城鎮李草村,孫國志的養豬場就在村東頭。
養殖棚內,200多頭豬懶洋洋地躺在地板上,豬糞和尿液通過埋在地下的管道排走。孫國志的養豬場之前有1個小型沼氣池,農業部門給他免費配置了1臺沼液運輸罐車。后來,他花費9萬多元對養殖場進行了“綠色升級”——棚舍雨污分流,管道密閉運行,并建設了1個大型沼氣池,供村民免費用沼氣,沼液供附近村民用于種植綠色蔬菜。
養殖場
構建完整綠色生態產業鏈
9月7日上午,孟凡壯走進莘縣古城鎮舍利寺村東一個養豬廠區,檢查糞污利用和沼液還田工作進展。
這里是莘縣牧原農牧有限公司的第五廠區,孟凡壯是該公司的環境控制工程師,排查環保風險點是他的工作職責之一。
“2020年,企業生豬出欄量達10萬頭。目前共投產場區6個,每個場區均投資1000萬元以上配套建設了黑膜沼氣池、沼液儲存池、鋪設支農還田管網等。”孟凡壯說,豬舍內全部安裝有除臭設備,地板采用全漏縫結構,單元底窗里的糞污通過密閉泵輸送到收集池里。
“場區糞污經過固液分離機進行固液分離后,沼液進入黑膜沼氣池進行厭氧發酵后轉入沼液儲存池存儲,每年定期通過支農還田管網進行還田。”孟凡壯說。
截至2021年5月,莘縣牧原農牧有限公司在養殖場周邊鋪設支農還田管網18萬米,覆蓋農田約2.8萬畝(1畝約合666.7平方米),為村民免費提供液態肥資源。
零容忍
形成污染防治高壓態勢
今年6月,全市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暨畜禽養殖糞污專項整治工作推進會議召開,拉開向畜禽養殖污染“宣戰”的序幕。此次整治行動,全市共摸排畜禽養殖場戶29196家,其中,畜禽規模養殖場2340家,養殖場專業戶11118家,畜禽散養戶15738家。
市農業農村局成立了11個重點工作督導組和暗訪檢查組,每周到現場開展督導檢查。截至7月底,聊城市縣兩級農業農村部門共移交生態環境違法線索312件,立案查處案件22起,處罰金額58萬元,形成打擊畜禽養殖污染的高壓態勢。
目前,聊城29196家養殖場戶全部完成環保整改提升,轉型為綠色養殖模式,同時健全了縣鄉村三級常態化監督巡察機制。
“養殖場沒有了臭味,附近村民沒有了意見,環境好了,心情也舒暢了。”孫國志的話代表了廣大養殖場戶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