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小學校內的燃氣管道設備早已安好,但相鄰小區不讓借道,所以燃氣管道鋪設被堵在了‘最后一百米’,學生家長三番五次打市民熱線,反映學生在校就餐問題。但是對于學校墻外的事,學校無力協調,民心工程成了民怨工程。”10月11日,東昌府區委巡察組工作人員介紹,進駐區教體局后,巡察組就立即向局領導班子及部分學校校長面對面征集教育工作者們的“糟心事”。
了解到陽明小學餐廳燃氣管道工程多年停工的問題后,巡察組工作人員深入一線,聽取區教體局、古樓街道以及物業公司各方意見,挖掘問題根源。經過深入交流,問題癥結浮出水面:物業公司索要“過路”保證金過多,學校難以接受,問題進入了死胡同。巡察組工作人員意識到這事不能“硬碰硬”,必須從思想認識上打開突破口。一方面,他們與物業公司經理拉起家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其認識到學校的燃氣工程是公益事業,企業應該全力支持公益事業;另一方面,安排工作人員與派駐住建部門的紀檢監察組長取得聯系,由其安排區住建局從外圍做物業公司的工作。經過共同努力,物業公司表示,可以降低保證金標準,燃氣工程復工有了希望。巡察組立即向區教體局下達了邊巡邊改通知,要求督促施工方加快施工進度。這樣,陽明小學餐廳終于通了天然氣,學生們吃上了盼望已久的放心午餐。學校校長閆書青感慨地說:“多虧巡察組幫我們解決了學校墻外的難題,謝謝你們!”
陽明小學燃氣管道問題,只是東昌府區打造邊巡邊改工作亮點的一個鮮活案例。從2020年初的第十輪巡察起,該區就認識到邊巡邊改工作機制具有小切口、快祛病的獨特優勢。他們因勢利導,創新制定了“主副報告”制度,要求各巡察組在報送巡察報告的同時,還要報送邊巡邊改工作報告,推動解決更多民生問題。自該制度實施以來,每輪通過邊巡邊改解決問題平均增加3倍。
“我們把群眾的事當成天大的事,邊巡邊改,推動巡察組與被巡察單位‘同題共答’,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東昌府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梅永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