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5時,一位老人來到聊城日報社。“哪位是記者,我要反映一件事。”本報記者看到老人后,隨即請他到辦公室坐下,認真聽其講述。
“我耳朵聾,我要反映一個事,我說你聽。”老人說,他叫劉金鐸,今年86歲,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也是一名老黨員。前幾天,他到聊城市殘聯申請辦理殘疾證,被告知需到開發區殘聯辦理相關業務。10月21日,按照工作人員提示,他準備了自己的病歷和照片,到開發區殘聯辦理業務。
由于耳背,老人和工作人員交流十分困難。但工作人員得知老人要辦理殘疾證時,仍按照工作流程辦理了相關手續。其間,老人因聽不清,情緒急躁,與工作人員產生誤會。工作人員說,可以請其家人代為辦理殘疾證,僅需要病歷和兩張二寸免冠照片。但劉金鐸老人卻稱自己沒有兒女。
為方便老人進一步辦理業務,開發區殘聯工作人員將自己的姓名、手機號碼和工作單位,以及蔣官屯街道的相關負責人電話打印在了一張紙上。隨后,老人來到蔣官屯街道,找到了工作人員劉琳。劉琳看老人年邁,主動提出第二天陪同他到醫院體檢。
10月22日,劉琳按照約定時間接到老人,并駕車陪同老人到聊城市人民醫院腦科醫院體檢,整個體檢過程沒有讓老人掏一分錢。在劉琳的幫助下,老人的殘疾證也很快辦好。
隨著劉金鐸老人的訴說,記者明白了老人此行的目的。他想請《聊城日報》表揚幫助他的劉琳。
此外,記者主動幫劉金鐸化解對開發區殘聯工作人員的誤會。記者撥通了開發區殘聯的電話。經了解,殘聯工作人員當日及時聯系了劉琳,請其做好對接工作,并照顧好老人出行、體檢等。記者隨后將該情況向劉金鐸老人說明,并聯系了他的妻子和兒子。
時針指向17:40,在記者勸說下,劉金鐸老人情緒穩定,并表示問題已經解決。本報記者隨后將他送回了家。劉金鐸老人及其家人向記者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