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大小事兒,‘胡同長’都給操心,現在村里的衛生好了,鄰里矛盾少了。”10月20日,東昌府區侯營鎮徐樓村村民徐飛說。
徐飛口中的“胡同長”,是侯營鎮探索群眾“微自治”的新嘗試。為深入推動鄉村治理精細化和精準化,侯營鎮堅持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在原有治理體系的基礎上,建立了“胡同長”責任制,引導村民參與到基層服務和管理中來,形成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新型“微自治”單元。通過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的新模式,侯營鎮進一步凸顯了農民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地位。
“胡同長”誰來當?怎么選?在落實“胡同長”責任制工作中,侯營鎮突出農民主體地位,切實增強群眾的參與感和主人翁意識。胡同范圍的劃分均由各村結合實際,以群眾自愿、規模適度為基本原則進行,對各村(居)每條胡同進行統一編號。“胡同長”最終人選由各胡同的常住村民選舉產生。群眾有什么急事、難事、煩心事,對胡同治理有什么意見,對村里的工作有什么建議,都可以隨時聯系“胡同長”進行反映,“胡同長”真正成為村黨支部與村民聯系的紐帶和橋梁,成為推進鄉村治理的“好管家”。
侯營鎮充分發揮“胡同長”在本村“人熟、地熟、事熟”的優勢,以“干得了、干得好”為出發點,明確了“胡同長”需要履行的7項職責,充分彌補治理資源的不足,促進“一長頂七員”目標的實現,即環境衛生我來看、扶殘助老我來幫、清潔環保我來管、移風易俗我來倡、社情民意我來聽、疫情防控我來盯、鄰里關系我來融。
此外,侯營鎮積極協調資金,創新百分制考核、星級評定和分級激勵機制,吸引更多人才競爭“胡同長”,進一步保證“胡同長”責任制的穩定性和有效性。鎮政府對三星以上“胡同長”給予適當獎勵,通過爭先爭優的方式,真正讓村民事有地方辦、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也讓上級政策決策能夠傳達到家家戶戶。
“我們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以延伸群眾‘微自治’觸角,激活鄉村治理‘神經末梢’為基礎,讓群眾說服群眾,讓群眾帶動群眾,不斷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扎實有效推進鄉村治理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侯營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臧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