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臨近,寒意漸濃,供暖又成為群眾關注的焦點問題。供暖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實事,是考驗民心工程是否到位的“溫度計”,來不得一絲馬虎大意。
根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冬天,北方等地氣溫會較往年同期偏低。對于寒潮、降雪等極端天氣,有關部門要做到未雨綢繆、積極應對。早作謀劃、制定預案,不僅是應對天氣變化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應有之義。要多措并舉切實保障群眾供暖,暢通群眾合理反映訴求渠道,掌握供熱設施運行情況和用戶用熱情況,全力保障群眾度過一個溫暖、舒適的冬季。
供暖,既要確保供得上,也要力爭供得好,要大力提升供熱服務質量水平。要把百姓滿意作為最終標準,而不能把達到最低供暖溫度作為標準。隨著供暖季臨近,我市“智慧供熱”系統即將派上用場,集中供熱將邁入“互聯網+”時代。據報道,聊城財金清潔能源熱力有限公司對轄區供熱設施、供熱系統進行升級改造,目前實現對轄區內300多萬平方米建筑供熱系統的自動控制。此舉不僅能大大提高供熱企業工作效率,還能及時、準確地了解用戶家中供熱質量和供熱效果。
供暖非小事,暖的是民心。回應群眾關切,多做務實之舉,供暖才能讓群眾暖身更暖心,才能成為群眾有實實在在滿足感、獲得感、幸福感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