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共青團聊城市委聚焦黨政所需和青少年所盼,精準發力,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重點開展“我為青年辦實事”十項行動。圍繞賦能鄉村好青年、青年“雙創”服務、青年安全生產技能提升、聊城籍在外青年服務、大學生就業服務、聊城籍在外學子感知家鄉、困境兒童關愛、城鄉社區青年融入、青少年政治引領和權益維護、青春志愿服務,促進青年發展,助力青年成長,組織動員廣大青年為我市奮力實現在魯西大地率先崛起貢獻青春力量。
凝聚鄉村振興青春力量
10月21日,由山東省團校、聊城團市委聯合舉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專題學習班暨共青團助力鄉村振興聊城培訓班結業。“這次培訓理論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對我特別有指導意義!”在開班儀式上,山東澤邦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澤群說。
王澤群出生于1999年,于2016年入伍。退伍后,他返鄉創業,成立蛋雞養殖規模化企業,為周邊村民提供了100多個就業崗位。今年9月,他捐贈5萬元,援建“希望小屋”5處。疫情防控期間,他還曾向醫護人員捐贈7.2萬枚雞蛋。他先后被評為“山東好人”“聊城市鄉村好青年”“聊城市鄉村致富帶頭人”。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優秀青年人才返鄉創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推動器”。近年來,團市委共選樹各級“鄉村好青年”11076人,把提升“好青年”能力與鄉村產業振興相融合,持續精準發力,為鄉村振興發展培育了一支生力軍。團市委重點打造“1234”模式,面向“鄉村好青年”提供服務,為其賦能。與金融系統共同推廣“魯青基準貸”“鄉村好青年貸”等金融產品,形成“團銀”聯動機制,在簡化審批手續、降低貸款利率方面為鄉村好青年開通綠色通道;與市農科院開展好青年專屬“育苗行動”,并依托“團屬資源”開展結對指導。此外,團市委還舉辦了2021年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鄉村振興專項賽,籌建了聊城鄉村振興青年創業者協會,搭建青年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的平臺。
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團市委聚焦青年人才賦能,建立市縣兩級鄉村好青年人才聯盟,拓寬農村創業青年發展路徑,鼓勵青年人才參與基層治理,目前“鄉村好青年”中先后有353人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29人擔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226人擔任村級團組織書記。
綻放青年“雙創”澎湃活力
服務青年創新創業,助力聊城高質量發展,是全市共青團“我為青年辦實事”十項行動的重要舉措之一。今年5月,團市委啟動了首期青年創新創業大講堂,邀請專家來聊城開展創新創業指導輔導,截至目前已舉行了4場。
不僅如此,為助力青年“雙創”,團市委還聯合市人社局啟動大學生創業合伙人培養工程,試點推動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到企業掛職鍛煉;與山東省聯社聊城審計中心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動鄉村振興青年創業計劃,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召開“青創齊魯”2021年聊城市“百場千戶”政銀企對接會召開,中國銀行聊城分行一期為22家中小微企業擬授信金額1.4億元,為聊城青年企業家協會總體授信5億元,并與聊城青年企業家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不斷優化青年成長發展環境。
賦能青年,贏得未來。團市委還聚焦青年安全生產技能提升,在全市創建134個市級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在市縣鄉三級組建近2000人的安全生產宣傳志愿者隊伍,組織1238名青年職工參加注冊安全工程師公益培訓;聯合各有關行業(系統)共同啟動了2021年聊城市青年崗位技能大賽,共舉行稅務、金融、消防等10個專項賽,直接帶動近萬名青年職工參與技能培訓和比武。
搭建在外青年聯系服務平臺
目前,聊城籍在外青年日益增多,平常會遇到有些事務需他們回聊城處理,但因為學習、工作、生活等原因又不便脫身。團市委以解決聊城籍在外青年燃眉之急、切身之需、后顧之憂為著力點,成立聊城籍在外青年服務之家,當好“店小二”,為在外青年提供跑腿代辦、創業發展和投資興業等服務。至今,已接到電話、微信聯系超千人次,幫助聊城籍在外青年解答問題、解決困難50余件次。此外,團市委還在部分一線城市成立“聊城青年工作站”,搭建聊城籍在外青年交流互動平臺。上海青年工作站已建成,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的青年工作站建設正在有序推進。
圍繞中心工作,團市委面向聊城籍在外青年人才和青年企業家兩個群體廣泛宣傳、傾情服務,開展形式多樣活動,搭建引智引資平臺,當好“引路人”。實施“青鳥計劃”,精心打造10處“青年驛站”,為來聊求職青年提供免費住宿、政策咨詢、社會融入等一站式服務,營造暖心留人環境。分別聯合聊城大學、市臺辦舉辦了“千名學子看水城”系列活動,目前已組織百余名青年學子感受聊城新風貌,增強他們返鄉就業、創業意愿。寒暑假期間,組織2913名聊城籍在校大學生到市縣黨政機關、國有企業、鄉鎮基層開展實習、實踐。聯合市民熱線受理中心、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探索構建聊城籍在外青年企業家回鄉投資興業全流程服務機制,從投資咨詢、政策適用和項目審批等環節進行流程打造,服務青年回鄉興業,助力全市“雙招雙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