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床患者今日出院。”12月10日,東阿縣劉集中心衛生院病房里的一條普通醫囑令醫護人員們格外欣喜。隨著這條醫囑的下達,住院20天的38床患者終于可以回家了。
38床患者是一位上級醫院轉診到劉集中心衛生院的患者。轉來時,患者存在意識障礙,身上還帶著氣管切管、鼻胃管、尿管、氧氣吸入管。醫院外科護士長對患者做了護理評估,并將情況上報給護理部。其實,需要一級護理的病人在基層醫院并不常見,而且,病人又面臨著感染、壓瘡、呼吸道阻塞等風險。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醫院高度重視,護理部工作人員與主治醫師陶萬旭就患者情況與家屬進行溝通,詳細了解患者及家屬的期望。“上級醫院說可以回家護理了,但是回到家,我們也不知道該怎么照顧,只好送到這里來了。”最后,經過醫護共同商議,決定收治這名患者。
為了做好患者護理工作,護理部專門召開會議,安排患者的護理工作,做好病例分析。衛生院對參與護理的護士加強護理操作技能培訓,夜班護士隨時觀察患者病情,注意管道護理,預防并發癥發生。住院后不到一周的時間,患者病情有了顯著好轉,這給了護理人員更大的信心。最終,經過護理人員的專業護理,患者順利出院。
自《東阿縣劉集中心衛生院醫聯體實施方案》實施以來,劉集中心衛生院積極開展分級診療協作機制,安排專人負責協調,為醫聯體轉診患者開通綠色通道,不斷提升醫護技能,形成了相互支持協作的工作格局。
今年以來,劉集中心衛生院先后投入1000萬元建設醫養康復樓。新樓的投入使用,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的就醫和康養需求。隨著醫院就醫環境的改善,衛生院對全體醫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要求。作為分級診療政策實施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也是離群眾最近的一環,劉集中心衛生院不斷提高醫療技術和護理水平,提高群眾就醫滿意度,接好分級診療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