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路吉祥胡同南側的一處老舊水泥線桿常年無人維修,風化嚴重,線桿底部已經中空,僅靠木樁固定,存在安全隱患,希望有關部門予以解決。”10月15日,東昌府區市民任女士撥打12345市民熱線反映。
10月16日,市民熱線受理中心經調查發現,該線桿上線纜錯綜復雜,由聯通、移動、電信、廣電四家運營商共同使用,需要先清理線纜,才能將線桿移除。
為解決這一問題,11月4日,市委督查四科與市民熱線現場協調四大運營商、區督查科、區水利局、利民社區,協商施工方案:在線桿西側樓房增設外跨支架用于改遷鋪設線纜,四家運營商積極配合,以解決這一問題。11月8日,線纜整改完畢,當晚,市城市管理局安排施工隊連夜移除線桿,并將其他區域危險線桿統一移除,杜絕安全隱患。
“舊電線桿移走了,頭頂上的‘蜘蛛網’也不見了,抬頭就能看見一片藍天,實在太好了。”家住吉祥胡同的市民高興地說。
12345市民熱線是傾聽民意、了解民情、解決社會熱點問題的重要渠道,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每天,12345市民熱線接收群眾訴求上千件,熱線始終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滿意為標準”的原則,努力做好每一件群眾訴求的辦理工作。針對市民反映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受理中心加大跟蹤督辦力度,進行現場調查處理,確保問題真正解決到位。
11月4日,東昌府區斗虎屯鎮堠南村一村民來電反映,2008年,水利部門在該村建設的10余眼灌溉機井至今沒有通電使用。經調查,此問題屬于歷史遺留問題:堠南村共有機井13眼,而4眼機井未通電,未通電機井距離電源較遠,使用時需要村民自己鋪設200米的臨時線路。鋪設過程中,因需占用鄰村前哨村的耕地而遭到村民阻攔,致使該處機井一直無法正常使用。受理中心督查科多次協調督促市水利局、東昌府區政府等相關責任部門研究解決。目前,東昌府區已將群眾反映的機井農田列入2021年高標準農田建設計劃,屆時村民灌溉難的問題將徹底解決。
近期,12345市民熱線多次接到臨清市民投訴:臨清市曙光北路與北環路交叉口向北80米路東的臨街商鋪,占用人行道搭建藍色篷布售賣商品,影響交通。
11月9日上午,受理中心聯合臨清熱線辦、臨清市新華路街道到現場進行調查處理。經現場查看,該處確實存在占道經營現象,承辦單位負責人介紹了相關情況,承諾會馬上拿出解決方案,依法依規進行處置。截至11月12日,該處占道經營篷布已被拆除,交通恢復通暢。
為群眾解憂,熱線在行動,督辦在現場。“通過跟蹤督辦,有效提高了公眾投訴熱線受理處置工作水平,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群眾也在件件實事中感受到了政府的熱度和溫度。”12345市民熱線受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接訴即辦”典型案例
接訴半小時結清工錢
11月12日,市民趙先生致電茌平區市民熱線服務中心反映,他在韓屯鎮政府駐地貼磚,包工頭拖欠工資,希望協助解決。
接到熱線轉辦工單,韓屯鎮政府高度重視,迅速響應,第一時間與包工頭蘇先生聯系。工作人員耐心溝通協調,向蘇先生講明政策,督促其即刻結清欠款。隨后,鎮政府工作人員告知趙先生其訴求辦理情況。半個小時后,趙先生在微信上領到了工錢。“沒想到事情這么快就解決了,市民熱線真給力!”趙先生說。
一封來自濰坊的感謝信
“12345市民熱線及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快速有效地幫助我解決消費糾紛……真正為人民服務……”11月11日,一封手寫的感謝信寄到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寫信人是濰坊市的榮女士。
10月份,榮女士在網上購買某商家的阿膠膏,收貨后發現物品與商家宣傳嚴重不符,無生產日期、衛生標識,屬于典型的“三無產品”。在多次與該商家溝通退貨退款無果的情況下,榮女士致電聊城市12345市民熱線求助。接到熱線轉辦的消費者投訴,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立即對涉事商家進行了調查詢問。經過耐心調解,交易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商家同意退回榮女士的貨款。這起消費維權糾紛當天便調解成功。高新區市場監管局還以此事為契機,加強對“三無產品”的監管,嚴格把好產品質量關。對于處理結果,榮女士非常滿意,再次撥打熱線表示感謝,手寫了長達三頁紙的表揚信,對工作人員的熱心服務點贊。
開通農產品銷售“直通車”
眼下正是山藥收獲的季節,可望著一望無際的山藥地,莘縣大張家鎮的孫先生卻犯起了愁。原來,他需要把山藥運到30公里以外的地方,他擔心農用拖拉機無法上路,便撥打了市民熱線,希望得到相關部門的幫助。
莘縣交警大隊接到孫先生的求助后,為了保障其經濟收益不受損失,立即告訴孫先生,可由村支書向當地鎮政府申請,由鎮政府報交警部門審批,辦理相關證明后,就可以開農用拖拉機上路了。得到交警部門的答復,孫先生解開了心中的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