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 張飛濤 王榮安 呂若茜)“雞澤有個辣椒王,天下紅的辣醬美名揚!”在中國辣椒之鄉——雞澤縣,王金臺被鄉親們贊譽為“辣椒王”,不僅是因為他的“好吃不上火”辣醬全國馳名,他的天下紅公司辣椒精深加工標準成為河北乃至北方的行業標準;更是因為他有“王”的精神,他想的是雞澤辣椒美名揚天下,念的是雞澤群眾靠辣椒發家致富,圖的是雞澤辣椒產業鏈條更長更遠……
最愛“繞指柔”,他迷上了辣椒行當雞澤辣椒又名“羊角椒”,光滑、細長,尖上帶鉤,形若羊角,辣椒素和維生素C含量居全國辣制品之冠。“從我記事兒起,村里面家家戶戶種辣椒,祖祖輩輩口耳相傳,咱縣辣椒明朝時候就是貢品進了御膳房。”祖籍雞澤縣王青村的王金臺對全縣種植辣椒的傳統深有體會,在雞澤,辣椒不僅是調味佳品,更是改善群眾經濟條件的重要作物。“在計劃經濟時代,人們靠2分自留地種辣椒賣點錢接濟生活。”
“我的父親是村里種辣椒的‘行家把式兒’,父親那一套套的‘辣椒經’一直影響我到現在。”家庭的言傳身教和父老鄉親的耳濡目染,王金臺從小就深知辣椒是雞澤人的驕傲。
1976年,高中畢業后王金臺在村里搞起了辣椒銷售。“我買兩麻袋辣椒,騎上自行車一路蹬到山東臨清賣給醬菜廠,一車能賣50多元錢,比當時縣里干部每月工資還要高。”1980年,雞澤縣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王金臺家里分了9畝地,其中辣椒就種了5畝。“每畝能賣800多元錢,5畝辣椒豐收,能蓋5間大瓦房。”說起36年前的事,王金臺依然記憶猶新,他十分感恩小辣椒帶來的好收益。小辣椒能換錢,吸引了許多農戶種植,當年全縣辣椒種植面積突破了3萬畝。
王金臺參加工作后,在該縣風正鄉供銷社負責收購辣椒,也就在那個時候,他進一步認識了雞澤辣椒的獨特品質。“雞澤辣椒是有名的‘繞指柔’,”王金臺說,“椒干可以在手指上繞一圈不斷,只有正宗的雞澤辣椒才能做到‘繞指柔’。”
多年和辣椒打交道的經歷,讓王金臺深深愛上了這紅艷艷的“繞指柔”,他心里暗下決心:將雞澤羊角椒推向全國,讓更多人喜愛雞澤的“繞指柔”。
1982年,王金臺調到縣供銷社專職跑銷售,一天5角錢生活補助,早晚兩個燒餅或一碗米飯,在綠皮火車上一路站到終點是經常的事。就這樣,雞澤辣椒被推廣到了全國各地,特別是四川的榨菜行業。“別的辣椒用在榨菜里,清水一沖就掉色;雞澤辣椒沖掉了皮,紅紅的顏色滲透到榨菜里,沖也沖不掉。”說起雞澤辣椒的好,王金臺難掩自豪之情。
當時,不僅是縣里國營企業推銷辣椒,一些個體戶也躍躍欲試,辣椒儼然已成為雞澤老百姓致富的“金疙瘩”,他們當中很多人成為今天活躍在雞澤辣椒市場的企業家和能人。
“溫柔的辣”和“不上火”拳頭產品打出個“辣椒王”
1982年至1986年,當王金臺天南地北推銷椒干和辣椒粉勁頭兒正足時,辣椒醬制品在南方開始火熱,辣椒干市場極度萎縮。“看著成堆成堆的辣椒干和辣椒粉賣不出去,愁得整夜整夜合不了眼,那是我第一次感到‘市場’兩個字的厲害。”王金臺現在說起還心有余悸。針對辣椒滯銷的情況,縣里組建了辣椒總公司,將全供銷系統的辣椒能人集中起來想辦法,王金臺擔任業務股長。
生產銷售必須緊跟市場,隨時要摸著市場的脈搏。王金臺卯足勁,靠著一股拼命三郎的勁頭,徹夜不眠研究雞澤辣椒系列制品。經過努力,辣椒換代新品問世——鮮椒磨碎加鹽,裝池后發酵,這種辣椒醬口感好于辣椒粉加水的傳統辣椒醬,受到市場歡迎。
令王金臺沒想到的是,產品運到廣州出了狀況。當地經銷商打開包裝袋一看,辣椒醬上漂著一層油,認為是雞澤辣椒醬摻加了價格便宜的棕櫚油。“如果當時我把三大卡車的辣椒醬拉回來虧多少錢不說,雞澤辣椒的信譽會受損,從此南方企業的大門將對我們關閉。不行,我要用事實說話。”王金臺四處打電話,終于聯系上廣州市經貿局食品檢驗中心。經過嚴格檢驗,該中心檢驗認定漂浮物不是棕櫚油,而是純正的辣椒油。檢驗結果一出,轟動了廣州食品界:雞澤辣椒經過簡單的加工,居然能出這么多的辣椒油!隨后,雞澤辣椒市場一片繁榮,在1989年至1992年間,全國有幾十家企業采購人員常駐雞澤。該縣辣椒種植成為全縣的支柱產業,種植規模達到6萬畝,并帶動周邊曲周、永年、平鄉等地種植辣椒達30萬畝,年銷售辣椒45萬噸。
市場繁榮帶來辣椒行業的蓬勃發展,2003年雞澤全縣辣椒加工企業發展到100多家,但由于行業缺乏管理,辣椒隨之出現滯銷,椒農只得把辣椒倒進坑中漚肥。看到這樣的情景,王金臺心急如焚,他迅速對全縣辣椒企業進行走訪,并結合自己多年的生產、銷售經驗,系統總結了當前的辣椒市場,寫出了《發展雞澤辣椒產業之我見》的文章,在縣領導的鼓勵下,他決心按照自己的設想大膽闖市場,將雞澤辣椒再次帶出去。
2004年,王金臺聯合十幾個朋友,創辦了天下紅辣椒有限公司。憑借高品質的原料和嚴格的加工流程,公司從剛開始只是為南方企業提供半成品,很快成長為日本味之素、香港淘大、湖南李錦記、辣妹子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腌漬辣椒的最大供應商,年產腌漬辣椒10萬噸。
此時的王金臺又有了新的想法:“我計劃生產專屬于自己的產品,打出自己的品牌,讓辣椒市場的中心從南方向北方轉移。”川菜、湘菜的北上為雞澤辣椒突出重圍提供了歷史機遇。王金臺調研發現北方人喜歡微辣、油多,南方人喜歡猛辣、清淡,但到底辣度多少是微辣或猛辣?能不能為北方人喜歡的“溫柔的辣”定一個標準呢?為此,他聯系了湖南農科院、湖南辣妹子等全國二十多家科研機構和辣椒加工企業,聯合推出辣度標準,并向國家標準委員會申請。這個標準按照所含辣椒素的比例,將所有辣椒加工食品從0度至39度,劃分為4個檔次,1度至3度為微辣,3度至10度為中辣,10度至18度為高辣,18度以上為猛辣。可量化的辣度行業標準的推出,結束了人們僅憑口感確定辣味高低的時代,也讓王金臺在全國出了名。
但王金臺沒有停下鉆研的腳步,他與北京市食品釀造研究所總工程師趙和一起,用整整一年時間創造出“清火因子”+辣椒醬的新配方。他們通過將金銀花、魚腥草、薏苡仁、淡竹葉等具有清熱作用的食材,利用超臨界技術提取出富含的“清火因子”,然后和純正的雞澤辣椒做成醬,組成“黃金搭檔”。這一創新給中國辣椒行業帶來巨大驚喜,獲得了國家專利。
一系列拳頭產品和11項國家專利,13年時間的發展壯大,如今天下紅已成為河北省著名商標。公司的八寶油辣椒、開味辣椒葉等10大系列產品成為河北省名牌產品,遠銷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在天下紅等龍頭企業帶動下,雞澤縣辣椒種植面積保持在8萬畝以上,年處理鮮椒50萬噸左右,年產值40.7億元,增加值9.1億元。
“綠色”的紅,引領全國辣椒行業標準
近幾年,雞澤辣椒供不應求,但王金臺卻想的更遠。“現在,百姓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很高,如果我們的原材料不能做到綠色無公害,我們的半成品乃至精深加工產品都要受到影響。”同時,隨著縣里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雞澤羊角椒面臨種植面積難以繼續擴大的窘境。
王金臺牽頭組建合作社,規劃建設了“萬畝紅”綠色辣椒種植示范基地。一萬畝的規劃,3000畝的核心區。基地不僅種植了經過提純復壯的羊角椒,而且引進了五六十種國內外的辣椒優良品種。基地嚴格按照全國綠色農業示范基地標準,實行統一種苗供應、統一藥肥使用、統一綠色標準、統一包裝標識、統一數據收集等“十統一”管理,并嚴格執行《綠色食品辣椒種植操作規程及技術要點》,實現全過程綠色生產。
“肥料方面,優先施用有機肥和農家肥,禁止施用硝態氮肥和轉基因工程產品。在農藥上,選用植物源、動物源和微生物源農藥,嚴禁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雞澤縣高級農技師齊社起介紹。目前該綠色辣椒基地被命名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
“我是地地道道的雞澤人,讓縣里的農民都富起來是我一直以來的心愿,種下1萬畝綠色辣椒,就可能帶動全縣種10萬畝,帶動1萬余戶農家致富。”“目前我國辣椒產業綠色標準體系尚不完善,我希望這萬畝辣椒種植基地是一塊試驗田,從翻耕、秧苗、種植、生產、大數據營銷等方面,逐步探索出一套高效、生態的辣椒綠色農業產業標準化規程細則。”樸實的言語道出了“辣椒王”王金臺綠色的夢想。
